课件编号20172512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同步练习(含答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日期:2024-05-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735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巩固,历史,国家,封建,多民族,统一
  • cover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选择题 1.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 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2.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下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 时期 调整概况 汉景帝时期 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 汉武帝时期 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 汉成帝时期 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 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 3.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 文献记述 出处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贾谊《过秦论》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 《后汉书·班固传》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 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 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4.下图是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 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 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 5.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  ) A.农耕技术的推广 B.商业交往的便利 C.军事战争的需要 D.礼乐制度的重建 6.东汉明帝时,青州刺史王望,因本州发生旱灾,“因以便宜出所在布粟,给其禀粮,为作褐衣。事毕上言,帝以(王)望不先表请,章示百官,详议其罪。”幸亏尚书仆射钟离意引《春秋》大义论之,“帝嘉(钟离)意议,赦而不罪”。在这种“以便宜”制度下(  ) A.奖惩由君主的好恶决定 B.君主专制下的权力下放 C.朝廷失去控制地方能力 D.官员的能动性得以发挥 7.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这种“风尚”反映了(  ) 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 B.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 C.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 D.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 8.秦汉时期,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这些原始数据经核实后,朝廷会根据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也会根据结果编制财政预算。据此可知,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  ) A.有效杜绝基层吏治腐败 B.加强了基层治理制度化 C.旨在抑制豪强地主势力 D.保证了中央财税的增长 9.秦朝灭亡后,刘邦据秦之地、用秦之人、承秦之制,在秦国故土推行当地人更能接受的秦国风俗法律;对于东方六国故地,则设立同姓乃至异姓诸侯王,并允许东方王国从俗而治。这些措施旨在(  ) A.因势利导化解紧张态势 B.推行郡国并行之制 C.遵循旧制促进经济发展 D.吸取秦朝速亡教训 10.汉武帝时期,政府即令内迁的八郡之民复归匈奴本土,“布还诸县,皆赐以装钱,转输给食”;明帝时期,政府又规定若“边人遭乱为内郡人妻,在己卯赦前,一切遣还边,恣其所乐”,积极鼓励内迁之民返迁边疆故土。这些举措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东汉初期(  ) A.边疆危机得以解除    B.内迁之民的数量庞大 C.中原地区地位优势 D.统治疆域的日渐缩小 11.下表为汉高祖到汉武帝初期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僚中军功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