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173787

5.3.2 命名、定理、证明 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日期:2025-11-0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47432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5.3.2,命名,定理,证明,课件,26张
  • cover
(课件网)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5.3.2 命名、定理、证明 阅读下列语句 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⑵等角的余角相等 ⑶对顶角相等 ⑷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能说说这四个语句有什么共同特点 再看一组语句 ⑴直线AB和直线CD平行吗? ⑵过点A画直线a的垂线. 请同学们比较这两组语句有什么区别,与同伴交流 探究新知 命题 题设 结论 已知事项 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题设(条件) 结论 命题的组成: 探究新知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并指出它的题设和结论. 1.对顶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5.等角的补角相等. 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同位角相等 B.相等的角是直角 C.若|y|=2,则y=±2 D.若ab=0,则a=0 C 随堂练习 2.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 A. 你对“禽流感”了解多少? B. 多么美丽壮观的景色啊! C. 这是什么? D. 刘斌是七年一班的学生 3.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 A . 直角都相等; B.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 延长线段AB到C使BC=AB D. 锐角小于钝角 D C 2)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 4)今天的天气真好呀!( ) 6)取线段AB的中点C;( ) 1)长度相等的两条线段是相等的线段吗?( ) 7)画两条相等的线段( ) 4.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是用“√”, 不是用“× 表示。 3)不相等的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 5)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 × √ × × √ × √ 命题 真命题 假命题 反证法 定理 证明 归纳新知 命题的概念: 判断一件事情(正确或者错误)的语句叫做命题。 反之,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例如: (1)你喜欢数学吗? (2)做线段AB=CD 探究新知 特别规定: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 命题1:“如果一个数能被4整除,那么它也能被2整除” 真命题与假命题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吗? 命题1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命题2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命题2:“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 探究新知 (1)同旁内角互补( ) (4)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 (7)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 (2)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 )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真的用“√”,假的用“× 表示. (5)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3)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 × √ (6)同角的余角相等( ) × √ √ √ × 注: 判断的语句就是命题. 命题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 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不是命题。 探究新知 片段1:一天早上,李老汉来到衙门里告状说:张三刚刚在他地里偷了一袋子玉米.吕县令立即派衙役将张三拘捕到县衙审讯:吕县令问李老汉:“你怎知是张三偷了你的玉米 ” 证明与举反例 根据李老汉的证明,你能断定玉米是张三偷的吗?你觉得有疑点吗? 探究新知 “因为早上我发现张三从玉米地那边过来,把一袋东西背回家,还发现我地里的玉米被人偷了,我知道张三家没有种玉米。 所以我家玉米肯定是张三偷的.” 李老汉想证明什么? 他是怎么证明的? 这种从已知条件出发(列出理由),推断出结论的证明方法,叫综合法.综合法是最常用的证明方法. 证明与举反例 命题的组成 许多命题是由 和 两部分组成的 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题设是已知事项, 命题通常写成 的形式, 后面的是题设, 后面的是结论 题设 结论 “如果… …,那么… …” “如果” “那么” 巩固练习 片段2:县官一时拿不定主意,就问旁边的县丞道:“师爷,你怎么看?”县丞说“这事要证明是张三干的,还得弄清那袋子里装的是不是刚捌的玉米,还要看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