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74938

13.2《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173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3.2,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宇宙的边疆》科学与文学的结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梳理、理解文本内容,感悟科学文化论著中体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 通过尝试自主抓取关键概念、总结内容并撰写提要和笔记等,学习阅读科学论著的一般方法,认识讲求逻辑、理性、实证的科学思维; 3. 归纳总结科学文化论著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学习科学严谨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学重难点 通过尝试自主抓取关键概念、总结内容并撰写提要和笔记等,学习阅读科学论著的一般方法,认识讲求逻辑、理性、实证的科学思维;归纳总结科学文化论著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学习科学严谨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学过程 任务一 :梳理文章内容,把握科普中的科学要素。 1、把握科学的内容与介绍顺序。卡尔 · 萨根是从文中哪里开始介绍宇宙的 ?有怎样的介绍顺序?为什么到了课文的最后 ,才回到 “ 地球 ”?这个顺序合理吗 ?说说理由 。 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彗星、行星。 ①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来看 , 从目前已知的最大级别讲起 , 最后再回到地球 , 这样会减轻认知的恐惧感 , 心理落差相对会变得小一点,有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 。 ②从“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 一粒尘埃”的态度来看。由大到小的写作顺序 ,把人类生活的星球放在最后,也是最小的, 其实是一种谦卑的态度 ,作者不满人类的自大 。 ③从探索的角度看,从我们能观测到的最大 、最远的单位 ——— 星系出发 , 从那儿回过头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 。了解了宇宙,再了解星系,再了解恒星,再到地球,层层剥开,不断深入,这既代表着一种回望的态度,更代表着探索精神。 2、我们回到前六段,围绕“宇宙探索”概括其主要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①宇宙探索让人兴奋、激动 ②宇宙探索的心得,人类要勇于探索。 ③宇宙探索的方法 ④宇宙探索的态度 ⑤宇宙探索的单位 ⑥人类生活在地球是十分令人羡慕的,但宇宙中地球不是唯一的,值得我们去探索。 提示: 为后文对宇宙的说明作了必要的交待,便于理解; 为后文对宇宙的介绍奠定了感情基调:激动、自豪、谦卑 也展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成果和心得 3、作为一篇解说词,作者运用了科学的说明方法,使深奥的科普知识具体可感,通俗易懂。试总结文中的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 ②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③打比方:就是运用比喻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 ④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任务二 :理解科普的语言表达,读懂背后的科学精神。 1、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了两段名言,语言凝练,意蕴丰富,有何用意? ①引用两位思想家的言论,文学意味浓,增强了文章的人文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要说明的内容。 ②为了突出说明宇宙的特点———任何人在宇宙面前都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 ③不仅介绍宇宙的特点,而且启示读者,使读者明白一定的事理,即要有开动脑筋探索未知的精神。 2、一般只在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中才有想象,但课文第 3 段中写道 ,“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 , 既要勇于怀疑 , 又要富于想象 ”, 结合课文的具体文段赏读 ,展示卡尔 · 萨根的怀疑和想象。 在这样庞大的数量里 , 难道只有一个普通的恒星 ——— 太阳 ——— 是被有人居住的行星伴随着吗 ?为什么我们这些隐藏在宇宙中某个被遗忘角落里的人类就这样幸运呢 ? 提示:这两个问句 ,含有怀疑的成份,是基于数据的合理推测,合情合理,体现出作者的想象力。 我可以想象 , 在无数星球上的生物对宇宙的模糊认识是如何产生的 :它们在开始的时候都以为 , 除了它们自己小小的行星以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