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75605

13《最后一次讲演》备课导航-【轻松备课】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98次 大小:4471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备课,学年,名师,下册,八年级,语文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最后一次讲演》备课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了解演讲词的特点;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感情的写作特点。 3.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体会并领悟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和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方法指导 1.借助视频、音频资料,提前感受演讲的现场气氛。 2.找出能够强烈表达作者爱憎情感的词语。 3.模拟课文的演讲,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 基础解读 题目解说 “最后一次讲演”,是指 1946 年7月15日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当天下午闻一多先生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因此这次演讲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学术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闻一多全集》第三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有删节。1946年7月11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遭国民党特务暗杀。7月15日,各界人士在云南大学礼堂为李公朴先生召开追悼大会。会上,有特务捣乱,面对这种情景,闻一多先生抑制不住满腔怒火,拍案而起,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讲。这篇即兴演讲词,是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 文体常识 演讲词 演讲词,是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演讲词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演讲的成功与失败。 演讲词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富有特点,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好的演讲词具备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整体性、口语性、临场性。按照用途、性质划分,主要有开幕词、闭幕词、会议报告、动员讲话、总结性讲话、指示性讲话、纪念性讲话等。 字音识记 1.重点字 晓得(de) 赋予(fù yǔ) 挑拨离间(jiàn) 诬蔑(wū) 恐怖(bù) 蛮横(mán hèng) 卑劣(liè) 无耻(chǐ) 捶击(chuí) 毁灭(huǐ) 卑鄙(bēi bǐ) 2.多音字 (jiàn)挑拨离间 (hèng)蛮横 (jiān)时间 (héng)横竖 字形辨识 (摸(mō)摸索 恰(qià)恰巧 (漠(mó)沙漠 洽(qià)融洽 (捶(chuí)捶击 赔(péi)赔付 锤(chuí)锤子 陪(péi)陪同 陲(chuí)边陲 培(péi)培养 词语积累 晓得:知道。 卑劣:卑鄙恶劣。 毒手:杀人或伤害人的狠毒手段。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屠杀:血腥、野蛮地大批残杀;宰杀。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毁灭:毁坏消灭;摧毁消灭。 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近义词辨析 悲愤一悲痛 相同点:都有“悲伤”的意思 不同点:“悲愤”侧重形容悲痛而又愤怒;“悲痛”侧重指伤心,哀痛。 辨析: 1.敌人枪杀李公朴的罪行,令闻一多先生十分 。 2.她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内心非常 。 答案:1.悲愤 2.悲痛 探究突破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这篇演讲词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了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本质,赞颂了烈士们的斗争和牺牲精神,鼓舞了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疑难突破 本文依据表达特定感情的需要,人称不断变换,试分析不同人称各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表明演讲者毫无畏惧,直面敌人,向敌人发起攻击。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其险恶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演讲者极其愤怒的感情和轻蔑的态度。鼓舞人民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出演讲者与群众亲密的、战友般的感情。特别是把“我们”与“你们”相连相对地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