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质量检测试卷 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共16小题,满分为120分(含书写分3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各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考场、考号、姓名和班级。 全卷书写 (3分) 一、(22分) 班级开展“诗心解月”专题学习,请你参与完成各小组的学习任务。 1. 第一组研究月的别名。 (1)以下诗句都含有月的别名,请你补充一则。 A.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李白)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C._____,_____。(诗句出处不作要求) (2)用别名称月有何意趣?请你从第(1)题中选一个,结合诗句赏析。 (3)以下是组员汇总的月的别名,你建议从什么角度开展研究?请举例说明。 飞镜、冰镜、天镜、宝鉴、玉鉴、金轮、琼轮、孤轮、玉盘、银盘、晶盘、素丸、玉环、玉弓、玉钩、玉壶、冰兔、金兔、玄兔、兔影、兔辉、玉杵、桂宫、桂丛、桂魄、嫦娥、金娥、素娥、娥影、娥灵、婵娟、玉蟾、明蟾、寒蟾、灵蟾、素蟾、蟾阙、蟾光、蟾彩 2. 第二组研究月的意象。请你帮助完成以下研究笔记中的内容。 蕴含哲思的诗文 引发哲思的月“象”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明月长存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A. 日中则昃(zè,太阳西斜),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消减)息(增长)。 B.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小组更进一步地理解了“意”和“象”之间的关系。C.。 (1)有同学认为,AB两处引发哲思的现象没有区别。你赞同吗?请简述理由。 (2)请在C处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意”和“象”之间的关系。 3. 第三组写诗咏月。请你根据孟浩然《宿建德江》的情感,仿照蔡培国《月》的形式,以《月》为题写一首三行小诗。 4. 第四组研究不同诗人的月。下面是汇报研究成果时的串词,请你帮助写完整。 (开场白)千江有水千江月。当月照进李白的诗,便化作了浪漫与不羁,是对影成三人的自得其乐;_____;_____。 (结束语)李白的月、王维的月、苏轼的月……可谓“千家诗人千家月”,家家都是中国月,诗句中的每一道清辉都滋养着我们的中国心。 【答案】1. (1)示例: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示例2: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2)示例A:将月亮比作白玉盘,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符合天真烂漫的儿童心理。 示例B:将月亮称为婵娟,用姿态柔美的女子表现月的明净柔美,符合词人的乐观心态。 (3)示例1:研究“别名的由来”,如,一类源自比喻,有飞镜、宝鉴、孤轮、玉钩、玉壶等;另一类源自神话故事,有嫦娥、婵娟、蟾蜍、玉兔、桂宫等。 示例2:研究“别名的词语结构”,如,一类是“形容词+名词”,有飞镜、宝鉴等;另一类是“名词+名词”,有桂宫、娥影等。 示例3:研究“别名的常用词”,如,表示月的轮廓的镜、轮、钩等词语;表示月的色彩的金、银、玉、玄等词语;表示月的光影的娥、兔、蟾、桂、宫等词语。 2. (1)示例1:不赞同。A处是“月有阴晴圆缺”的现象,B处是太阳西斜,时间增长的现象。 示例2:赞同。AB两处的“象”都指月的阴晴圆缺现象。 示例3:不赞同。A处是月有“阴晴圆缺”各种情况,B处是月圆之后就必然月缺的规律。 (2)示例:由象生发的意要符合象的特点。 (“意由象生,象中含意,二者相互依存”或“同一个象可以生发不同的意”等,也可) 3. 示例1:一叶孤单的小船/舟里飘零人,舟外/故乡水 示例2:一盏树上的风灯/灯明望乡,灯暗/梦乡 4. ①. 示例:当月走进王维的诗,便成了清新秀丽的山水画,是明月松间照的清新脱俗; ②. 当月融入苏轼的词,便有了哲思与顿悟,是月有阴晴圆缺的豪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