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83252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5-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254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学期
  • cover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选择题 1.(2023·山西临汾)清朝历来实行满汉双轨制,突出以满驭汉。但是在1853年,咸丰帝在10多个省先后任命了40多个督办团练大臣,不少汉族地主武装发展起来。这反映了清朝( ) A.治理体系发生变化 B.满族贵族统治受到削弱 C.兴起自救改革运动 D.扭转了对太平军的战局 2.(2023·江苏连云港)1866年,奕?奏请在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招收30岁以下的正途仕人(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大学士倭仁反对道:“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京师各省士大夫聚党私议,约法阻拦,报者无几。这说明( ) A.中国近代化起步异常艰难 B.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分化 C.洋务运动瓦解了传统社会 D.顽固派固守儒家的治国理念 3.(2020·全国高考)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 ) 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 4.(2023·湖北武汉)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英国强迫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口岸。但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本着“隐杜觊觎、保全主权”的设想,自开吴淞、秦皇岛、南宁为商埠。这一变化( ) A.反映了清朝政府成为列强工具 B.表明治国方略根本改变 C.体现了时代变化推动政策转变 D.说明地方势力迅速崛起 5.(2023·山东济宁)1885年,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建立台湾省。这一举措体现了清政府( ) A.适应战时的需要 B.统治危机的加深 C.主权意识的增强 D.边疆危机的解除 6.(2023·陕西汉中)甲午战争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在华的资本输出额由战前的2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02年的15亿美元,外资企业深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合法化 B.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 7.(2023·福建漳州)《马关条约》签署后,台湾人民“涌入衙署,哭声震天”,请时任台湾巡抚唐景崧向清政府转达台湾属倭“如赤子之失父母,悲惨至极!”日军在攻台战役中,感叹说:“有全台皆兵之感”。材料反映出台湾人民( ) A.强烈民族认同感 B.同情清廷战败 C.斗争取得了胜利 D.内部矛盾激烈 8.(2023·湖北荆门)1895年4月17日,即《马关条约》签字之日,罗拔诺夫向德、法两国驻俄使节声明:“俄国政府决定,立即以友谊方式,直接向日本政府提出不要永久占领中国本土的请求。”他正式邀请德、法两国参加共同对日干涉的行动。三国干涉还辽( ) A.成功遏制了日本侵华的企图 B.表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体现了列强在华利益的冲突 D.旨在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9.(2023·贵州毕节)1895年6月15日,《申报》报道:洋务运动仅务器械之末,而中国之病源在“朝野不通,学校不修,鸦片盛行……工商不重,智慧不足”。该报道( ) A.说明制度变革成为朝野共识 B.体现了国人对时局的反思 C.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萌发 D.可用于佐证洋务运动破产 10.(2023·宁夏吴忠)金冲及指出: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进行反思,屈辱促使人们猛醒。关于“新的起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甲午战争造成了中国宗藩体系解体 D.甲午战争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 11.(2023·山东济南)咸丰帝1851年登基之初,清廷执行对西方强硬的外交政策,但随后却开始向西方妥协,推出“借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