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84709

第23课《马说》课件(共45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06-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112300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3课,马说,课件,45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马说 韩愈 目标 2.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正确把握本文主旨。 1.通过学习本文,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3.从作者身上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 一、走进文本 读出“意味” 二、探究内容 读出“情味” 三、知人论世 读出“寓意” 四、各抒己见 谈出“新意” 一、走进文本 读出“意味” 1.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结合注释,交流翻译。 3.整理归纳,勾画疑问。 骈   祗   槽枥 一石  才美不外见 xiàn pián shí cáo zhǐ 槽lì( ) 其真无马yé ( ) 枥 邪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而:表示转折,连词,但是。 故:所以。 虽:即使。 祗:同“祇”,只,仅。 辱:辱没。 骈: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槽枥:马槽。 以:因为。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好马,只是辱没在那些做仆役的马夫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原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一食:吃一顿。 或:有时。 食:同“饲”,喂。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去喂养它。 原文: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是:这。 能:才能,能力。 外见:表现在外面。 且:尚且,犹。 欲:想要。 等:等同,一样。 得:能够。 安:怎么。 求:要求。 其:代词,代指千里马。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原文: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策:马鞭,这里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之:代词,指千里马。 以:按照。 道:规律,方法。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材,才能,才干。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执:握着。 临:面对。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原文: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千里马呀。 呜呼:表示惊叹的语气词,相当于“唉”。 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其:表推测。 (一)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通“祇”,只,仅。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3.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 4.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干,才能。 (二)古今异义 1.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有时;今义:也许,或许 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古义:这;今义:动词,联系两种事物,表 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等同,一样;今义:等候 4.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怎么;今义:安定,使安定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