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185854

(核心素养目标)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1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36386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核心,素养,目标,第四,单元,走进
  • cover
!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教学设计   一、内容简介 本单元从学校生活领域过渡到社会生活领域,着力体现学生生命成长的连续性与教育内容的衔接,既是本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也是整套教材法律部分的起始单元。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通过法治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加强法治教育,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要求。 未成年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法治意识如何,关系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能否实现。受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的限制,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法治观念淡薄,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必须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本单元统领整个法律部分的学习,力图展现法律包含的公正、自由、和谐等因素。教材着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带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治的进程,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初步感受法律与生活密不可分,理解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感受法律对青少年的关爱,领会法治思想、法治精神,引导学生自觉尊崇法律,学会依法办事,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二、主要观点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调整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矛盾纠纷,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伴随我们一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同时,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努力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核心素养 法治观念: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及特征。 四、课时划分 本单元由导语、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组成。各设两框。 结合教学实际,本单元共安排四课时,每框一课时。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初步认识法治的内涵,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教育) 第一框 生活需要法律 政治认同 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治理需要法治,认同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增强依法治国的政治自觉。 法治观念 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增强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健全人格 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增强法治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责任意识 学习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担当依法治国的历史重任。 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下面材料: “我好烦恼” 早晨上学校服穿,放学回家要准点。 课上不许睡小觉,课下不许胡乱跑。 阅览室里不许闹,考场严禁带小抄。 说话须得讲文明,办事牢靠讲诚信。 在家父母话要听,十字路口红绿灯。 一旦触犯国家法,失足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