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8课 科学文化成就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 中国力量、文化自信) 一.科技强国力———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二.科技保民生—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三.文化富精神—文化事业的发展 目录 教学目标 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 1、通过时间轴和表格,梳理不同新中国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发展成就,培养时空观念。(时空观念) 2、通过史料,了解“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概况,分析研制成功的意义;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家国情怀:学习科学家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家国情怀)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意义,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就,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推广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2022课标 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大单元概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修订《宪法》 小岗村 包干到户 徘徊时期 两个凡是 重新召开人大政协会议 1984《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主法制逐步健全完善 经济体制改革 对 外 开 放 加入WTO 二炮更名 火箭军 1976 1978 2015 1992 2001 1982 1980 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 开辟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起点 真理 标准 中共十二大 走自己的路 中共十四大确立 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目标 南方 视察 一国两制 港澳回归 全方位外交 九二共识 载人航天工程开启 衣食住行交通电信的变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本课在中国现代史中的定位 本课在中国现代史中的定位 主题1:科技文化 主题2:社会生活 科技文化 成就 (第18课)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大国重器、航空航天 文化事业的发展: 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9课) 日常生活的变化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衣食住行条件全面改善 出行通畅、通信便捷 助力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袁隆平、屠呦呦:国之耆宿,天下无双 大单元概念 大概念:现代化 科技现代化: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领导团队发现青蒿素 社会生活现代化: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得到了改善;交通、通信事业不断发展 文化现代化:提出“双百”方针;出现一系列出色的文学艺术作品;改革开放后,中国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推动 推动 大单元概念 圆满完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于2024年5月1日乘坐任务飞机平安抵达北京。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领导到机场迎接。 2024年4月30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全部安全顺利出舱。 导入新课 神十七航天员回来了!这些“名场面”你应该记得!https://news./2024/05/01/ARTIKBt1mL6ghYQHI6hIjghm240501.shtml 新课讲解 什么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现在是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核弹是指利用爆炸性核反应释放出的巨大能量的武器。按结构原理分,核弹包括原子弹、氢弹等。 导弹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弹道,将战斗部导向并摧毁目标的武器,属于精确制导武器。 人造地球卫星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 目标标导学一、科技强国力———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概念 (一)“两弹一星” 新课讲解 人造地球卫星 一星 两弹 核 弹 导 弹 原子弹 氢 弹 通信卫星、气象卫星 资源卫星、军事卫星 …… 导弹 能打到 能打准 “两弹一星”大事年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