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88102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史料分析题(上海专用)(解析版)

日期:2024-05-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9120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史料分析题(上海专用) 1、【奉贤区·三】 史料中的历史本意 3.学完唐朝两税法后,某小组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围绕着两税法的细节展开进一步研习。 材料一 (天下起兵)人户凋耗,版籍空虚……(炎)乃请作两税法……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杨炎传》 材料二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唐)白居易《秦中吟十首·重赋》 材料三 下图是出土于敦煌的唐代文书《乙末年前后赤心乡百姓令狐宜宜等状》 材料四 (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曾不悟资产之中,事情不一: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辅囤仓,直(价值)虽轻而众以为富……一概计估算缗,宜其失平长伪。 ———(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 材料五 第一,资产税开始取代人丁税;第二,货币税逐渐取代实物税。这一取代过程虽然经过多次反复,但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却一直贯彻着……从唐中叶两税法开始……到清中叶摊丁入地改革,这种取代终于最后完成了。 ———张守军《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1998年) (1)材料一、二对两税法的记载在哪些方面存在不同? (2)材料三可印证步骤一中的哪则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3)就研究两税法而言,材料四、五补充了哪些视角? (4)根据研习小组的研究步骤,请你归纳研习的路径。 (5)综合以上材料,简述你对唐朝两税法的看法。 【答案】 (1)制定原因不同、税法规定与具体执行不同、对两税法的评价不同(两税法的影响不同)。 (2)印证材料二。理由:时间、地点同属唐朝;百姓申请依法免役,佐证了材料二中两税法实际执行与制度脱轨的现象。 (3)制度缺陷、长时段(整体)视角 (4)搜集不同来源、类型的史料;通过不同视角分析探究。 (5)朝调整税制是为了治理社会;调整中所带来的利弊为后世提供借鉴。 【解析】 (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的中国。根据材料一“(天下起兵)人户凋耗,版籍空虚”与材料二“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定原因不同;根据材料一“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与材料二“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税法规定与具体执行不同;根据材料一“其租庸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与材料二“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两税法的评价不同(两税法的影响不同)。 (2)本题是认识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的中国。第一小问印证,根据材料三“赤心乡百姓令狐宜等人向官府申请依法免去驻守烽火台的杂役”与材料二“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证材料二。 第二小问理由,根据材料三“出土于敦煌的唐代文书《乙末年前后赤心乡百姓令狐宜宜等状》”与材料二“(唐)白居易《秦中吟十首·重赋》”可知,时间、地点同属唐朝;根据材料三“赤心乡百姓令狐宜等人向官府申请依法免去驻守烽火台的杂役”与材料二“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姓申请依法免役,佐证了材料二中两税法实际执行与制度脱轨的现象。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四“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辅囤仓,直(价值)虽轻而众以为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制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