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88117

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押题卷02(江苏专用)(考试版)(含解析)

日期:2024-05-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7427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押题卷,江苏
    高考押题卷02(江苏卷) 历史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起源于西北黄土高原的周部族灭商后,自称为夏,称同姓诸侯为“诸夏”,也称最早降服于周的尧舜禹以及殷商的异姓诸侯为“诸夏”或“东夏”。至春秋时期,又出现“华夏”名称;至战国时期,除蛮夷戎狄以外,都纳入了“华夏”范畴。这可用于说明( ) A.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 B.宗法观念促进民族交融 C.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 D.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2.国家稳定后,秦始皇开始实施以秦朝的都城咸阳为中心,向外扩建交通路网,建成了连通各个区域的交通路网。政府还编制了《行书律》,规定了丞相统筹管理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事务,地方主要由郡守和县令共同负责交通运输。据此可知,秦朝交通建设( ) A.促使边疆地区得到有效开发 B.得益于法律制度的建立 C.渗透着强化中央集权的意图 D.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 3.唐德宗时期,检校员外郎穆员在为工部尚书鲍防所作碑记中说:“自中原多故,贤士大夫以三江五湖为家,登会稽(今浙江绍兴)者如鳞介之集渊薮。”李白也有诗云:“三川(指洛阳)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这说明当时( ) A.动乱成为文学主要题材 B.华夏认同观念仍未形成 C.战乱促使人口大量南迁 D.士大夫缺乏社会责任感 4.党项族原居住在高寒地带,逐水草迁徙,无文字,只有部族首领,无方职。内迁后,夏州渐有职官设置,从李继迁“曲延儒士,潜设官邸,全异羌风……”到李德明建馆舍,以迎送宋使,礼仪中节,渐有华风。“大辇方舆,卤簿仪卫,一如中国帝制”。这一变化体现出西夏( ) A.胡汉杂糅的特点 B.专制政体的成熟 C.职官制度的完善 D.民族交融的深化 5.方孝孺(1357—1402,为靖难之役的燕王所杀)在文章中说:秦惩周之灭亡,“变封建而为郡县”,以为长久计;汉惩秦之孤立,大封庶孽为诸侯,七国之乱随即发生。治国之道,不可“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民生民意)”。据此可知,方孝孺( ) A.注重分析历史上分封制的利弊得失 B.委婉批评了朱元璋的分封 C.为明朝最高统治者提供了治国参考 D.是明朝最杰出的知识分子 6.1880年,北洋海军驻守旅顺,加强了大连地区的防务建设,使这一地区迅即成为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1902年,贯穿东北的中东铁路和直通旅顺的铁路建成。1905年,大连成为“自由港”,接纳世界各国船只。大连的上述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国内政局的变动 B.列强经济侵略程度的加深 C.清廷经济政策的调整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7.革命歌谣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路走来的有声记忆。其中《插秧曲》中唱到:“一、二、三……绿映映……插得整齐又好看……我们是苏维埃公民,都得参加革命战争”。这一歌谣反映了( ) A.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 B.土地革命时期人民群众唱述新生活 C.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开始利用歌谣宣传革命 D.解放战争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8.1946年8月,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取得苏中“七战七捷”后,中共中央军委向全军各战略区首长推广苏中战役的经验:“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精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据此可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