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188489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19842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 cover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设计 本单元主要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体验并初步掌握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从题目中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先找出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两个条件;再把上述条件中的未知项作为新的问题,并继续寻找与它直接相关的另外两个条件。像这样执果索因、逐步推理,直到所需的条件都能从题目中找到为止的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与从条件出发思考一样,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因而体验并掌握这一策略,对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从问题开始分析数量关系,学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学会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从题目中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先找出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两个条件;再把上述条件中的未知项作为新的问题,并继续寻找与它直接相关的另外两个条件。像这样执果索因、逐步推理,直到所需的条件都能从题目中找到为止的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在每道例题后的“想想做做”以及练习四中,教材还安排了以图文、表格等不同方式呈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变式应用中逐步掌握上述策略,加深对策略的体验。 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第3课时 练习四 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 教材第27-29页及“想想做做”。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的思维能力。 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课件 一、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有去过商场购物吗? 出示商场购物情境图,提问:如果你有100元,这些商品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元?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启发引导。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 谈话:小明和爸爸今天也到商场购物,它们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他们可能买什么? 利用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运动服饰和运动鞋的场景中,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提问:小明和爸爸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可能花多少元? 学生计算,并说出多种可能,教师相应板书。 明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因为选择不同,有多种选法。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 (2)出示问题:小明和爸爸带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 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最多剩下多少元?再指名汇报。 师小结: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 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 ①剩下的钱等于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可以先算用去多少元。 ②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购买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学生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①一共用去多少元?130+85=215(元) ②剩下多少元?300-215=85(元) (3)想一想: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 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学生汇报交流。 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①最多用去多少元?24×3=72(元) ②最少找回多少元?1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