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试卷华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第1章 水 单元卷 一、单选题 1.(2022七下·余姚期中)如图,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食盐粉末并搅拌,能正确表示加入食盐的量 M 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w关系的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氯化钠的溶解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食盐粉末并搅拌,开始一段时间内,加入的食盐越多,溶解的食盐越多。当溶液达到饱和后,食盐不再溶解,即溶质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先增大后不变。 故选D。 2.(2017七下·宁海期中)目前人类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海水和冰川 B.河水和湖泊水 C.海水和浅层地下水 D.冰川和深层地下水 【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类还难以利用的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解答】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和深层地下水,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 故选:D 3.(2020七下·海宁月考)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生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白玉是一种比热较小的物质,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显著 D.利用此杯子在缺水的干旱地区能自动“生”水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液化及液化现象;比热容 【解析】【分析】A.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C.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D.根据水的来源判断。 【解答】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放热后,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所致,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杯中生水的过程,只是物质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白玉是一种比热较小的物质,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显著,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缺水的干旱地区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很小,因此很难自动成水,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2019七下·宁波期中)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解答】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 ,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故A正确;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故B错误;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故C错误;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故D错误。 故选A。 5.(2022七下·江北竞赛)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