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90224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日期:2024-05-1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17184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二,逻辑,必修,选择性,统编,政治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七课 学会归纳和类比推理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学科素养 必备知识 1.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及特点。 2.因果联系的含义、客观性和探究因果联系的方法。 3.归纳推理的方法。 树立科学推理意识,对事物的性质或关系作出正确的推理,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教育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推理的类型,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推理 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 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 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共性到个性) 必然推理 归纳推理 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个性到共性) 或然推理 (除完全归纳推理外) 类比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 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推理的类型: 华罗庚曾讲过这样一个事例。从一个袋子里摸出来的第一个是红玻璃球,第二个是红玻璃球,甚至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都是红玻璃球的时候。我们会立刻出现一种猜想:“是不是这个袋子里的东西全部都是红玻璃球?”但是,当我们有一次摸出一个白玻璃球的时候,这个猜想失败了。这时,我们会出现另一种猜想:“是不是袋子里的东西全部都是玻璃球?”但是,当有一次摸出来的是一个木球的时候,这个猜想又失败了。这时,我们又会出现第三个猜想:“是不是袋子里的东西都是球?”这个猜想对不对,还必须继续加以检验,要把袋子里的东西全部摸出来,才能见个分晓。 农谚是我国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智慧的结晶。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有农谚流传。有的地方就流传这样的农谚,“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正月十五雪打灯,一个谷穗打半斤” 探究与分享———P59:华罗庚的推理事例 从思维的角度,(1)谈谈华罗庚讲的事例中每个猜想的依据。 (2)以上几条农谚,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这些农谚是一种经验总结,它通过对生活中常出现的事例,并且这些事例没有出现反例,进行总结的结果。 从思维的角度看,它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即运用归纳推理的方式得出的。 通过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事实材料,对它们进行整理加工,得到一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 1、含义: 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归纳推理具有概括性,从个别到一般) 例: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 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 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的温度会升高。 由此可知,物体运动能够产生热。 个别性的前提 一般性的结论 前提: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毛泽东 2.归纳推理的类型 (1)完全归纳推理 (2)不完全归纳推理 含义:归纳推理的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含义: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只涉及其部分对象。 (1)完全归纳推理 ①含义:它是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②特征:它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是一种必然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如下: S1 是(或不是)P S2 是(或不是)P S3 是(或不是)P …… Sn是(或不是)P (S1,S2,S3……Sn 是S类的全部对象) 所以,所有的S都是(或不是)P 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个对象都进行一一考察 (认识对象复杂性———人的精力、能力和认识条件的有限性) ③局限性: 微型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