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90699

2025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课 课时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74张ppt)

日期:2024-06-02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10088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届,ppt,74张,制度,自治,区域
  • cover
(课件网) 第十三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课时2 我国的民族方针与政策 核心考点一 课时精练 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核心考点二 内 容 索 引 > < 核心考点一 我国的民族方针与政策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格局 ①特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②表现: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 ③要求: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行政区域 ①行政区域: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②地方自治: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③主权统一: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既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也体现了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联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中“国家的结构形式”的知识加以理解。 模块融合 2.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民族方针 (1)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民族平等 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 民族团结 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  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三者联系 ①坚持民族平等,并不意味着各民族之间的发展程度是一样的。 ②各民族共同繁荣并不意味着各民族同步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不仅指各民族经济共同繁荣,还包括政治、文化共同繁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政策) (1)是什么 含义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内容 ①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②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③核心内容: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财政管理自主权、经济建设自主权、文化自主权等 特点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2)为什么 根本原因 是由我国国体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要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权益 必然性 ①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②现实情况: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以及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 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怎么做 保证民族自治 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维护国家统一 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增进民族团结 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 不同点 目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