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90701

4 灯笼 课件(31张PPT)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56110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灯笼,课件,3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一单元 4.灯笼 《灯笼》是吴伯箫运用散文的自由笔法,回忆其早年与“灯笼”有关的一些生活景象所创作的一篇文章,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自己乃至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教学此课,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应将重点放在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上,引导学生理解“灯笼”作为线索串联多个材料,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以及责任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 设计说明 1.梳理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认知“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体会本文“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 2.体会“以小见大”的写法和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品味文章语言。 3.联系背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灯笼的情感,学习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学习目标 1.体会文中以描写为主,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及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语言效果。 2.在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基础上进行朗读,通过朗读进入文中的情境,感受西北高原人蓬勃的生命力。 学习重难点 第一课时 说到“灯笼”,你脑海中浮现出哪些和灯笼有关的画面?分享一下你记忆中有关灯笼的故事吧! 学习情境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焚身 神龛 争讼 犬吠 斡旋 静穆 锵然 褪色 幽悄 燎原 春宵 怅惘 司马懿 熙熙然 霍骠姚 马前卒 垂珠联珑 萧萧班马鸣 sòng wò wǎng kān fèi mù qiāng tuì liáo xī zú 预习任务 fén qiǎo xiāo yì piào lián xiāo 预习任务 调停,调解。 安静庄严。 思念(自己敬仰的人)。 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怅惘】 【思慕】 【静穆】 【斡旋】 【幽悄】 【褪色】 幽深寂静。 比喻某种情景、意识、本色等逐渐淡漠以致忘记。 预习任务 温和欢乐的样子。 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垂珠联珑。 【垂珠联珑】 【人情世故】 【熙熙然】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他的散文常从“一枝一叶”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见大,引申出深刻的内涵。代表作主要有《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等,本文选自《吴伯箫散文选》。 预习任务 散 文 定义 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 特点 形散神聚 形散:取材广泛自由,写作手法不拘一格。 神聚:表达主题明确集中。 线索 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变化 分类 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预习任务 文章以“灯笼”为题,围绕“灯笼”回忆和联想了哪些事?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自读课文———批注———小组交流 学习任务一 挑灯迎祖父———祖孙情深 接灯上学———母子情切 乡俗还愿———孤客心暖 元宵张灯———乡俗情浓 族姊远嫁———感伤浮沉 朱红描字———迷恋文化 献帝伴灯———岁月沧桑 愿做马前卒———表达宏愿 事 情 学习任务一 第二部分(2—11): 第一部分(1): 作者回忆自己记忆中有关灯笼的美好记忆和情节。 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 第三部分(12): 深化主题,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层 次 结 构 学习任务一 【点拨】文章以“灯笼”为线索,叙述了很多零散的故事,陈情于事。从对早年乡村生活的深情,深入到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激情,深化至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宏愿。“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与思念之情;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缘分,给作者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灯笼记录着家族历史、岁月的沧桑,颇具历史况味;灯笼使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