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92740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1727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
  • cover
郑州一中 2023~2024 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26 届 高一语文 试题 命题人:毛冠涛 审题人:崔今凌 说明:1.本试卷满分 150 分。 2.考试时间 150 分钟。 3.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记者:要在守正创新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李敬泽:传统文化深入人民生活,是一种如盐在水的关系。我们虽不一定 深读古籍,但孔子的教诲、庄子的风姿已潜移默化影响我们。传统文化的真正 活力不仅仅在书柜里,是在人的心里、人的生活中,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在我们的骨子里、灵魂里。 当代之传承发展,就是守着我们文化的根基,对新的问题作出解答和回应。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让我们在看待世界与人生的重大问题上,有着独特的关切 和独特的方向。我们随时准备着迎接新的考验,并在不断地回应中,把道路走 得更宽广,空间更宏大。 守正,就是不要忘记我们的来时路。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记忆,更是一个 人生和文化的方向。传承文化,不管怎样,都不要失去这个内在的方向感,在 各种复杂情况下,就像河水会遇到高山、高原一样,记住自己的方向感,每一 代人做出自己的创造,去冲开一切,去往新的空间。 记者:文学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着文化的沉淀和传承。作为一位文学工作 者,您觉得文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有着怎样的作用? 李敬泽:文学在中华文明构建中起到基础性作用,体现中华文明的独特性。 中文里“文明”这个词,“明”指的是光,是照亮四野的。“文”指文字、文章,用文字来书写世界,是文明的根基和起始点。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在这个 世界中建立意义,就是从对世界的书写开始的。 中国人的道、中国文化的道在“文理”里。这个“文”是广义的,但很重 要的一部分就是文学。韩愈说“文以载道”,正是这个意义。文学在我们的文 明中,对建构我们的情感、认知、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有人不常读文 学作品,但文学的影响仍在,它丰富我们的底蕴、增添我们的色彩。 记者:站在作家的立场上,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家何为? 李敬泽:新时代,文学肩负着神圣的责任,正在迎来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时代作家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当代审美追求进行创作。 要守正创新,捕捉新的语言、人物和形象。同时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人类文 明,学习借鉴优秀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创作,展现中华民族特色和 精神。 (摘编自肖姗姗、李志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文学有关——— 专访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 材料二: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体达用、体用 贯通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既 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精髓,也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既有历史 的纵深,还充分彰显了当今的时代精神。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视经世致用。《周易》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 而下者谓之器。”朱熹注释为:“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 情有状是此器。无形的道和理不是虚无,而是通过一定的器物来表达和承载。 道器不离,是中华民族文化理念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文以载道,实际上讲的就 是道器不离的关系。体用关系是与此相关的另一对基本范畴。道和体都是根本 的东西,是经世而不能改的始终如一的根本道统,但是都必须通过现实的具体 的器和用的方式来承载和彰显以致用。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得以延续,一个根本原因是我们从来没有背离或 抛弃道统,这也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根脉。而这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