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93224

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3826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26张,课件,上尉,巴特勒,中国
  • cover
(课件网)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 2.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 3.理解本文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 达效果。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清咸丰六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次年组成英、法联军,12月攻陷广州。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 圆明园 中国清代皇家园林,遗址在北京西北郊。圆明园不仅在当时的中国是一座最出色的行宫别苑,而且蜚声欧洲,对18世纪欧洲自然风景园的发展曾产生一定的影响。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劫掠、烧毁这座旷世名园,只留下残壁断垣,衰草荒烟。 绸缎 赞誉(yù) 恍若(huǎng) 琉璃 惊骇(hài) 瞥见(piē) 剪影 劫掠(jié) 赃物(zāng) 制裁(cái) 字词学习 注意字形 ·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豪华。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字词学习 1.阅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交代写作缘由。 第二部分(2-9):赞誉圆明园,谴责英法联军无耻行径。 第三部分(10):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2.初读课文,明确本文文体特点,并概括文章内容。 本文是雨果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带有明显的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在信中雨果高度赞美圆明园,愤怒谴责和批判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3.巴特勒上尉和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分别是什么看法? 巴特勒上尉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雨果认为这次远征是无耻的侵略行径。 品读课文 1.文章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出对方观点,未表明自己观点。激发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2.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 世界奇迹 尽在于此 典范 洞府 神庙 宫殿 两代人 梦见 惊骇 亚洲文明的剪影 铺陈:从材料、布局、陈设、园林景观等方面,细致描绘了圆明园的盛景,为后文批判英法联军做了铺垫。 3.第3自然段中,作者在描写圆明园时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 么作用? 对比:将圆明园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进行比较,突出圆明园在世界上的艺术价值与地位,明确指出圆明园是“一个世界奇迹”,是亚洲文明的代表。 4.阅读文章第5段,作者是如何描写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的? 反语:用充满讽刺意味的笔触勾勒了圆明园被毁的经过,将英法联军斥为“强盗”。“洗劫”“放火”“行窃”等是对强盗行为的正面揭露,“漂亮”“丰功伟绩”“收 获巨大”等反语,充满了对侵略者辛辣的讽刺与批判。 4.阅读文章第7段,如何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统治者的罪行不是被统治者的过错。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统治者才是真正的强盗,人民无罪。这一句充分表明了作者的立场———和人民一样,痛恨并强烈谴责英法两国政府的强盗行径。 第二课时 问题探究 1.分析文章阐述观点的结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作者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对圆明园进行了梦幻般的描绘后,揭露了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暴行,之后表达了对中国的同情,最后以“我证实……”的句式,突出表现了批判英法联军暴行的观点。 2.理解本文在写作方法和语言上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①铺陈手法:是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描绘。在本文第3段,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