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93245

13.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37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12927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湖心亭,看雪,课件,3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2.湖心亭看雪 张 岱 湖心亭,在杭州西湖中的一个小岛上。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白描的写法。 2.整体感悟,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 3.联系作者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写于明亡之后。 崇祯(zhēn) 更定(gēng) 余挐一小舟(ná) 毳衣(cuì) 雾凇沆砀(sōng hàng dàng) 一芥小舟(jiè) 强(qiǎng)饮三大白(bái) 字词学习 是日更定矣:晚上八时左右。 朝晖夕阴:日光。 余挐一小舟:撑(船)。 拥毳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字词学习 重点词语 惟长提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与强饮三大白而别:三大杯酒。 客此:客居此地。 字词学习 重点词语 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易错朗读节奏 是金陵人。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判断动词 更有痴似相公者。 状语后置,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特殊句式 倒装句 见余大喜。 特殊句式 省略句 滕湖心亭上“铺毡对坐”的两人 阅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交代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和赏雪的经过 第二部分(2):湖心亭奇遇。 品读课文 1.文中对张岱有一句评价,是什么?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咬文嚼字品“痴景色” 2.关键词是哪个?是什么意思?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傻、痴迷 3.请到前文找一找,舟子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张岱“傻”的?由此可以看出张岱什么性格?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更定”“独”看雪。张岱挑了一个被人都不会选择的时间———晚上去看雪,可见他“傻”。 这里可以看出张岱特立独行、不随俗流的性格。 纯粹的山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张岱追求怎样的山水之境?在文中找出相应语句支撑观点。 越来越小,营造出一种融入天地山水的感觉。 天人合一的追求 5.“一痕”“一点”“一芥”到“两三粒”有什么变化规律? 张岱写景的笔调非常简洁,没有色彩繁复的渲染,这种用简单朴素的线条勾勒出对象特点的写作方法,在文学上叫作白描。 第二课时 品读课文 1.张岱写完山水,便要开始写生活了。记忆中的那晚,张岱遇见了谁? 咬文嚼字品“痴情” 亭中人 2.“似”是什么意思?张岱与遇见之人有何相似之处? 都做了与众不同之事,在这样一个大雪后的夜晚到湖心亭看雪。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这里说明他们有相同的爱好。这样的爱好有什么特点? 高雅 4.遇到之后,张岱还和亭中人喝了酒,他们心情如何? “大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惊喜 1.张岱与亭中人还有什么相似处? 咬文嚼字品“痴心” 客居杭州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问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贯。是写错了?还是另有深意? 材料一:“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在崇祯五年(1632);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朝建立;顺治元年(1644)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 “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就是这样一个张岱,在改朝换代、天崩地裂之际,隐姓埋名,遁迹山林,潜心论著,在贫困衰败中固守一份对故国的“痴心”。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