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96480

7.2.2《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课件(共32张PPT) 2023—2024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124954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3,2024,模块,基础,语文,中职
  • cover
(课件网)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梁思成 目录/Contents 作者简介 01 02 生字词 03 文章脉络 04 文章分析 05 本文主旨 第一部分 作者简介 01 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梁启超的长子。毕业于清华学校。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 1928年回国工作,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东北大学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至1931年,他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1940年10月至1947年,任美国耶鲁大学聘问教授、联合国总部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在此期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01 题目含义 本文是一篇关于建筑艺术的科技论述文,1962年5月20日发表于《人民日报》。这片带有较强科普色彩的论述文的写作云因,正如作者文中所说:“12年来,我们规划设计人员在全国各城市的建筑中,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能尽满人意。” “这一点”就是课文题目“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所揭示的主题:建筑是一门时空艺术,和音乐、绘画有着相同的“重复与变化”的艺术规律,建筑设计需要遵循这个规律。 第二部分 生字词 02 生字词 枋(fāng) 幢(zhuàng) 手卷(juàn) 涓涓(juān) 闪烁(shuò) 廊庑(wǔ) 荒谬(miù)绝伦 左睇(dì)右盼 02 词语 左睇右盼:向左右两边看。睇,看、望。 荒谬绝伦:荒唐、错误到了无可比拟的地步。 悠然自得:悠闲的样子自己感到得意而舒适。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千篇一律: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层出不穷:连接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第三部分 文章脉络 03 .文章脉络 开篇点题,提出观点。 即艺术创作中“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 第一部分(1-7) 这是全文的总纲,强调在有“持续性”的作品创作中需要做到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 从第2自然段开始,作者分别就音乐、舞蹈和绘画来阐述什么是重复和变化的辩证统一。其中,作者重点分析了音乐作品《鳟鱼》、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和“放牧图”的重复与变化的艺术特点———既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又精辟、形象地阐述了观点的核心内涵。 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作者强调作为一种时间、空间综合持续的艺术,绝大多数建筑也是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 第二部分(8-16) 作者列举了人民大会堂、故宫、颐和园的谐趣园和长廊等建筑,在分析中特别就颐和园长廊从反面进行假设,正反对比,反复阐述、证明自己的观点。其中,作者还恰到好处地提及第一部分重点强调的“书卷”“乐曲”,让读者自然将建筑艺术与绘画、音乐作品中的重复变化联系起来,加深理解。最后点明写作目的,批评一些城市建筑设计中重复有余而变化不足的弊端,提醒建筑设计师要善于遵循“重复与变化”辩证统一的艺术规律,让城市居民获得更加美好的审美体验。 第四部分 文章分析 04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分别指什么?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前者指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后者指艺术创作中的变化,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意思是说,凡是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就既需要重复,又需要变化。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要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04 在谈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和变化的时候,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持续性”? 没有持续性,就谈不上重复和变化。 04 本文的论题是什么?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与 变化的问题 04 本文的副标题是“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有人认为文章重点是谈建筑,谈音乐和绘画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