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197516

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 作业设计

日期:2025-04-2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3821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
  • cover
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科学 五年级 第一学期 苏教版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单元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第三单元第一课 地球的表面 2 第三单元第二课 火山和地震 3 第三单元第三课 地球的内部 4 第三单元第四课 地表雕刻师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本单元通过观察、实验、阅读、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地球上一些与地壳运动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因。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 表述探究结果。 科学态度: 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 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高年段要求。 14.2 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 举例说明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14.5 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和地核三个圈层。描述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说出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15.3 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 了解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二)教材分析 知识框架 地球的表面火山和地震地球的内部 地表雕刻师 内容内在逻辑分析 本单元主要以学生的探索入手,从地表的探秘和一系列的模拟活动,指导学 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的形式和形成的原因,以及地球内部圈层结 构与物质组成。学生将设计制作地形模型来表现地形特征,将从多个角度提出有 针对性的假设,借助模拟实验进一步感受地震、火山喷发、板块运动和岩石自然 破碎的发展模式,初步了解他们的成因,将感受地震和火山的巨大危害,了解地 震和火山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严重破坏,能够有效的学习科学避震的一些基 本方法。在认识地球内部岩浆活动,板块运动以及风化侵蚀沉积作用的基础上, 将地球内外因素综合起来认识岩石的三大成因。本单元内容趣味性强可操作性强, 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学情分析 基础知识:学生在一年级下册《石头与泥土》学习中已经了解到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二年级上册《用力以后》也有一定的知识补充,在四年级相关单元学生已经知道地球表面覆盖着岩石,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 能力水平:随着年龄的的增加,五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探究更加细致有序。但是对于知识点的具体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生活经验:学生能够正确的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地质灾害和做到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一)、学习目标 能够准确的利用科学语言描述地表的形态、地球内部圈层以及岩石成因; 能详细的说明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能在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下掌握抗震防灾的基本方法,做到灾难下的有效防护和自救; 能有效的利用模拟实验解释地震、火山喷发的成因是地壳运动; 能够举出自然力量会塑造地表形态的例子。 (二)、作业目标 能够准确的掌握地表的形态、地球内部圈层以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