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数学的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数学抽象),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逻辑推理),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数学模型)。而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领域。学生将在实际情景和这是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此外新课标还指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要求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法方法的变革。 教材分析 《数字与信息》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课书四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主要结合电话号码、门牌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调查与交流,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有关知识,体会用数字编码描述信息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材分“提出问题”“比较分析”“设计方案”“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安排活动。“提出问题”环节主要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特点;“比较分析”环节主要结合身份证号码,帮助学生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方法;“设计方案”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以全校同学为主体,讨论并设计为全校同学编号的方案;“拓展延伸”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找一些用数字编码表示信息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表达了什么信息。最后,教材引导学生讨论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有什么好处,通过上面的活动,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具有准确、简洁、便于检索等特点,并进一步梳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感受数字编码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对数字已经很熟悉,利用数字已经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一些编码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加深对数字的印象,着重达到生活中使用数字编码的应用价值。但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若以先读后编的路径展开教学,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的复杂性可能只会让学生关注到编码的含义,而忽视蕴含其中的编码方法。如果无法通过编码方法架起桥梁,那么读和编必然是脱节的,是无法达成培养学生编码的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的。 教学目标 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字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学生在理解身份证号码的结构和含义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关于数字编码的有关知识。 2.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在具体情境中,尝试应用数字对信息进行处理,并自主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及其应用价值。 3.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了解对应思想,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发现编码中的编排规律和数字所表示的含义,感知数字表达信息的最基本方法和作用,尝试应用数字来处理信息。 2.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发现数字所表示的信息,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了解电话号码吗?谁知道“121”是什么电话号码? (出示视频)预设:121是查询天气的电话号码 追问:像这样的常用电话号码,你们还知道哪些?谁能具体说一说? 预设:110,、119、120、12315…… 提问: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出示视频),这些电话号码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作用。它们都是由什么编成的呢? 预设:数字 小结:对,它们都是用数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