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01002

2024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三年级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998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三,年级,二模
  • cover
昌平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 2024.5 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 题。 材料一 微塑料通常是指粒径小于5mm的形状多样的非均匀塑料颗粒。很多微塑料可以达到肉眼不可见的微米甚至纳米级别。微塑料可分为初级微塑料和次级微塑料。初级微塑料是指在微尺寸范围内特意生产和使用的塑料微珠,比如用于磨砂洗面奶、美白牙膏以及部分医疗药品的塑料微珠。次级微塑料则是由塑料垃圾在各种物理磨损以及化学和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的颗粒。 微塑料主要是在塑料制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因其尺寸小,故而微塑料的污染具有隐蔽性。随着塑料制品使用量的增加,微塑料造成污染的风险也变得更大。近年来,在水体、土壤和空气等自然环境中都检测到了微塑料的踪迹。 微塑料的吸附作用会造成复合污染。自然环境中存在大量疏水性有机污染物,这些有机污染物不太容易溶于水。微塑料和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相遇,会聚集形成有机污染球体,并在自然环境中到处游荡。 由于微塑料无法被生物体消化吸收,因而微塑料进入生物体后,会致使生物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死亡。此外,增塑剂、抗菌剂、阻燃剂等含有微塑料的添加剂,如果进入生物体,会影响生物的内分泌功能,甚至诱发遗传畸变。 微塑料自然也会危害人类健康。微塑料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自然环境,再通过饮食、呼吸或皮肤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进入人体的微塑料虽然可以被排出,但仍有少数遗留。遗留在体内的微塑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研究人员已经陆续在肺、肠道、胎盘、血液等人体组织中检测到微塑料。2022年,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科学家团队首次在人类母乳中检测到微塑料,这一研究表明微塑料并不像人类所设想的那样是惰性的,而是会穿过细胞膜并转移到身体的不同部位,从而引发人体局部或全身反应。 治理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污染防治的重要课题。与微塑料污染作斗争需要企业、公众、政府的长期奉献和共同努力。相关企业应尽可能使用可降解的环境友好型材料;公众应减少使用塑料的频率,选择天然环保的替代品;政府应加强对塑料制品生产和使用的监管。这些都是降低微塑料污染的重要方法。 (取材于马倩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随着全球塑料生产和使用量的增加,微塑料污染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问题。微塑料也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新课题。当前,关于微塑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检测和降解微塑料。 目前对微塑料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的技术主要有拉曼光谱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其中拉曼光谱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已成为最常用的两种检测技术。 高效防治微塑料污染还需不断研发塑料降解技术。微塑料的降解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降解、高级氧化法降解和光催化降解。生物降解是利用细菌、真菌和藻类等微生物来降解微塑料:高级氧化法降解是指通过产生活性氧使微塑料降解为低毒或无毒的小分子物质;光催化降解主要是通过催化剂受光照射所产生的活性极强的自由基来降解微塑料。 PET塑料因其应用广泛和难以降解的特性,成为了微塑料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2024年1月,江南大学吴敬教授团队研发了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酶”协同系统,在酶法降解过程中引入特异性微生物,实现了对PET塑料的完全降解,避免了 PET塑料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微塑料污染。吴敬教授表示:“生物降解技术具有能耗低、环境友好等优点,逐渐成为处理PET塑料污染最安全、最彻底的方法。”这一研发成果,无疑为解决微塑料污染问题带来新的希望。 为了减少微塑料污染,科研人员还需研发塑料的替代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