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01168

广东省汕头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讲评课件(共93张PPT)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50063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广东省,汕头市,2024届,高三二,三二,语文
  • cover
(课件网) 2024 汕头二模评讲 0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徐占忱《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困难与破解之策》 材料二:李成《把握两个主体,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三:陈先红《建立内容叙事观,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一:①就故事的传播图式做分析,良好的传播效果是讲述者和听讲者共同完成的。讲述者发出信息后,接受者需要“获取或接收→过滤→整合→重构→认同或拒斥”五个环节,才能实现完整的传播过程。 ②从故事的信息来源来说,“获取或接收”表现为主动与被动的差别,这对传播效果是有影响的;“过滤”是接受者以自己的认知结构和价值体系对故事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共同或共通的价值系统是实现有效传播的前提(4B),如果故事与接受者的认知结构和价值体系相去甚远,那么这些信息很容易被过滤掉(2A);“整合”是接受者对新获得的故事信息,与其已掌握的原有对象的故事信息进行“拼接”的过程;“重构”则是新旧故事拼接后,对于新旧故事信息中的矛盾等部分给予合乎逻辑的解释,并形成关于对象的“新故事”:最后是“认同或拒斥”,如果说“重构”是对故事对象的事实判断,“认同或拒斥”则是与故事传播实际效果直接相关的价值判断。以上只是学理上的划分,实际认知过程中是很难分开的。(1A) 。 ③以此传播图式观照讲述中国故事的实践。我们发现讲述中国故事的实际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有主客观的因素(1B)。首先,有我们囿于自身体系“自说自话”的原因。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有效的沟通作保障,但中国和西方长期处于不同的话语体系之中,双方的概念、范畴和表述缺乏充分有效的融通和对接。我们有时未能以一种外部世界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沟通。但实践证明,往往是那些基于共通价值观念的交流效果较好,而抽象突兀的宣传其效果常常大打折扣。 ④例如,以往国内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特殊主义观点过于夸大中国独特的特色,忽略中国故事所蕴舍的普遍性价值,弄得西方世界无所适从。实际上,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一条更具普遍性而非特殊性的道路。中国发展道路中的特殊性是建立在普遍性基础之上的特殊性(3A)。我们要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也是一条符合人类未来发展需要的道路。 ⑤此外,当代国际传播形势日趋复杂,也是无法忽视的原因。西方一些人秉持冷战思维,将发展中的中国所具有的复杂性,肆意渲染甚至歪曲,蓄意制造关于中国的负面刻板印象。(1B)一些西方媒体更是偏执地把中国宣传成“国际秩序的挑战者”。而且,美英等西方传媒具有全球传播的强大影响力。目前各国传媒报道中国主要引用的新闻稿多来自美联社等媒体中国新华社规模现已是世界第一,但在国际传播体系中目前还无法与国际主要媒体抗衡(1B)。 (摘编自徐占忱《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困难与破解之策》) 材料二: ①首先,讲述主体(谁讲故事)要摆脱“做了再说”的惯性做法,从宣传思维走向故事思维。“做了再说”,即讲述者只能在公共决策、行为等既成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口径予以解读、传播,不仅存在时间差,也存在叙事差,要么出现信息扭曲的意外,要么带有照本宣科的生硬,其公信力和感染力往往流于破碎。而故事思维应有的做法是将“讲故事”前置,预设故事的“脚本”,对“如何做”和“如何说”统筹安排、协同推进(1C)。在全球话语体系中,对“讲什么”“怎么讲”要有不断审视的自觉,深刻把握全球形势,顺应国际主流舆论的变局,转换话语方式。 ②其次,从接受主体(谁听故事)来看,我们存在缺乏省思的战略失误。以往我们不够自信、太在乎西方,尤其是以欧美为中心的西方精英群体和意见领袖。但他们常常是对中国成见最深、对抗性解读最为强烈的受众群体(1B)。因此,我们要调整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