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02596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课件 (共37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5-3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194740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历史,第五,纲要,中外,必修,2019
  • cover
(课件网) 一个性质: 两个时期: 两大矛盾: 两大任务: 三条线索: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 侵略者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反侵略(反帝)反封建 追求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 侵略史;抗争史;探索史(近代化史) 侵略史———1840-1949年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 近代化史———发展资本主义,以谋求国家富强 抗争史、探索史———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西方 清朝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资本主义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 工业革命、机器生产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热兵器(坚船利炮) 冷兵器(战力低下)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 知识点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实质: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专制之间的交锋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冲突 落后 先进 1833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总监督约翰·律劳卑前往中国,他的主要使命是设法将英国商业扩展到广州以外的其他地区。这说明,英国对中国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 A.获取战争赔款 B.打开中国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 D.控制中国海关 下表为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据此可推知( ) 表1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单位:银两 A.中国生产方式远优于英国 B.英国工业革命成效不明显 C.中国推行积极的贸易政策 D.中国传统商品仍有竞争力 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知识点二、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1)禁烟运动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2)过程及结果(1840.6-1842.8.29) 结果: 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签订《南京条约》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封锁珠江海面后,依据之前在东南海域测绘的图纸一路北上,占领既定的目标舟山、走海,然后继续北上,直达天津,剑指北京。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清廷官兵缺乏作战的勇气 B.闭关锁国政策难以维系 C.中英两国国力相差较悬殊 D.英国挑起战争蓄谋已久 有学者认为,“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枪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以下属于“这场战争”影响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西方列强的侵略从沿海深入到内陆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南京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鸦片战争前,清朝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外商来华受到约束。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这一变化表明,晚清时( A.闭关自守政策破产 B.中英贸易平等往来 C.中国主动学习西方 D.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根本: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英国等国要求“修约”遭拒 借口:“亚罗号”,“马神甫事件” (1)原因 第一阶段:1856年至1858年,英法联军攻广州、北上进逼天津,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1859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2)过程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知识点二、两次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知识点二、两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时间 1858年 1860年 内容 (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2)鸦片贸易合法化 (3)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4)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 天津 为商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