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20432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11-28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5761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初中,课题,格式,教学设计,灭火,燃烧
  • cover
燃烧与灭火 一.教材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人教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的内容。教材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前承接化学变化的物质变化、现象、表征、条件等维度的内容,后联系化学变化的能量、调控以及化学学科与社会发展等维度的内容。本课题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形成 “条件是认识化学变化的一种基本视角”,深化“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的化学观念。同时渗透了以实验为主进行证据推理的科学探究实践、对比与变量控制的科学思维和对“化学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认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学情分析 学生此前已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及用途,对木炭、红磷、硫粉、氢气、铁丝、镁条、一氧化碳、酒精、石蜡等物质的燃烧现象和燃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有所了解。同时具备一定的基本实验技能、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对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和灭火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在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上,能熟练地运用物质变化和现象视角看待问题,但几乎不能从条件视角、能量视角认识化学反应,不能从系统思维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没有形成 “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物质转化”的化学观念。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体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多变量化学问题,培养证据推理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对蜡烛燃烧前和熄灭后装置内氧气含量的测定,制造认知冲突,纠正对燃烧条件的认知偏差,修正燃烧条件模型,将认识燃烧条件的视角从定性转为定量。 3.通过火折子的点火、存火、旺火和熄火,建立“可以通过控制反应的条件促进或者抑制反应的发生”的化学观念。 4.通过火折子保存火种的功能与奥运火炬的预燃室之间的联系,体会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对化学学科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具有积极的认识。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控火、灭火的方法。 难点:控制变量法在探究燃烧条件中的应用。 五.设计思路 六.教学过程 任务1.似曾相识———认识燃烧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课 【播放】古装剧中使用火折子的场景 【提问】你相信吹气能生火吗? 邀请一位同学现场吹气生火 【讲述】老师拿着的这个宝贝叫火折子,它是古人随身携带用来点火的黑科技,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探索火折子的秘密。 观看吹气生活的视频,看同学现场表演吹气生火 创设“吹气生火”的情境,使学生对火折子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认识燃烧 【提问】对着火折子吹气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提问】你学习过哪些燃烧?它们有什么共性? 【提问】什么是燃烧? 生1:看到了火———燃烧。 生2:学过木炭、红磷、硫粉、氢气、铁丝等的燃烧。 生3:有氧气参加、发光、放热。 阅读教材,找出燃烧的定义。 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认识燃烧,发展学生从经验和教材中获取和加工关键有效信息的能力。 任务2:生火有道———探索火折子吹气生活的奥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提问】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同学们做出合理猜想? 【提问】让物质燃烧,是满足一个条件还是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讲述】如果想让物质燃烧,该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没有可燃性的物质是无法燃烧的,所以说可燃物是物质燃烧的必备条件之一,你们认可吗? 【讲述】接下来我们的任务就是探究可燃物燃烧是否必须满足另外两个条件。当有两个或多个变量对某一问题有影响时,我们在研究时要注意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所提供的器材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 生1:燃烧需要具备可燃物、氧气和一定温度。 生2:三个条件同时满足。 生3:认可。 生4:控制变量。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 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目的进行合理的猜想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