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205109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木刻版画 课件(共29张PPT内嵌视频)

日期:2024-12-26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23次 大小:1742251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木刻,视频,内嵌,PPT,29张,课件
    (课件网) 木 刻 版 画 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 邀 请 希望与我校师生共同举办一场反应时代精神的木刻版画数字云展览。 C2·教学设计·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咸通本金刚经 插图 任务一:探究木刻版画的传承与发展 思考:新兴木刻运动“新”在哪儿? 《怒吼吧,中国!》李桦 1935年 《牺牲》 凯绥·珂勒惠支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试着去寻找一下答案。 任务一:探究木刻版画的传承与发展 思考:新兴木刻运动“新”在哪儿? 中国传统木刻版画 新兴木刻版画 西方木刻版画 题材内容 宗教、插图 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 创作方式 复制版画 创作版画 创作版画 造型语言 线条 线条、块面 块面 木刻版画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性的问题上,鲁迅说:"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富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创作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 木刻版画成为革命中最有力的宣传武器 间接性 可复制性 可传播性 时代性 (1931-1937年) 中国版画的童年期 中国版画发展历程: 观察:这一时期的木刻版画 在题材、色彩、刀法、情感 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中国版画的童年期(1931-1937年) 李桦 《临刑》 1934年 陈铁耕《母与子》1934年 中国版画的成长期 (1937-1949年) (1931-1937年) 中国版画的童年期 中国版画发展历程: 《怒潮》 组画 李桦 1947年 中国版画的成长期(1937-1949年) 任务二:探究木刻版画的艺术特征 《挣扎》 《抓丁》 《抗粮》 《起来》 小组合作:从题材、构图、色彩、刀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分析作品(2分钟) 画中人物在取景、动势有何特点? 独特的构图形式 独特的构图形式 ———大倾斜线、中近景 营造出动荡冲击力的视觉感受 观察画面中的黑白分布 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留“黑”手法———巧妙的黑白关系 以白衬黑 以黑衬白 黑白互衬 通过黑白间的相互衬托,凸显出人物形象 留“黑”手法———巧妙的黑白关系 《鲁迅先生》 赵延年 在黑白木刻中,不同的黑白关系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倾向。 《减租会》 古元 留“黑”手法———巧妙的黑白关系 阴刻 阳刻 艺术家如何运用刻刀营造出黑色和白色? 交叉线 波浪线 梭状线 平行线 多变的刀法组织 《饮》力群 1941年 《闻一多像》夏子颐 1947年 思考:这两幅作品的线条有什么特点? 密集 细 平行线 交叉线 稀 粗 梭状线 平行线 波浪线 平行线 梭状线 交叉线 梳理赏析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描绘了一群暴动的农民大声怒吼,奋起反抗的战斗场景。 大倾斜线构图,增强了人物的动感,中近景的场景安排,营造出激烈的战斗气氛。而画面中黑白互衬的色彩,更是增强了这一效果。 灵活多变的刀法组织,将农民冲杀的气势、愤怒的吼声、复仇的光芒、高昂的斗志展露无遗。是当时农民反抗压迫的真实再现,极具艺术感染力。 《减租会》 古元 1944年 《人桥 》 古元 1948年 《卖血后》黄新波 1948年 《彭德怀将军上前线》 彦涵 1941年 中国版画的成长期(1937-1949年) 请同学们总结成长期作品的共性特点 中国版画的成长期 (1937-1949年) 中国版画的发展期 (1949-1976年) (1931-1937年) 中国版画的童年期 中国版画发展历程: 《初踏黄金路》李焕民 1963 年 《东方红太阳升》 牛文 1959年 《巡逻》 曾照歆 1973年 《 蒲公英 》 吴凡 1958年 中国版画的发展期(1949-1976年) 观察:你能发现它们与上一时期的作品相比有哪些变化? 请同学们从题材、黑白对比、刀法、构图、情感表达等方面来为牛文的《东方红太阳升》写一篇赏析短文。稍后请同学进行赏析分享。 《东方红太阳升》生动描写了从农奴生活中解放出来的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画了一群幼儿园的孩子在老师的钢琴曲中欢快的跳舞的场景。 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