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06248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第2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8120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古诗,反思,教学设计,2课时,三首,核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课 题 9.古诗三首 第2课时 课 型 精读课 教材分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五年级语文 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延续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诗人喜闻蓟北收复,欣喜若狂,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描绘得活龙活现。后四句通过想象,恨不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本诗格调轻快活泼,语言爽朗奔放,绝对称得上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词的方 法,并在期间积累了部分古诗。初步了解古诗作为我国一种特有的文学体裁,它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知道七言律诗的特点。大部分学生能根据学习古诗的三步法(了解作者;理解诗意;悟出感情),能较轻松得初步理解古诗。学生对于诗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还需进一步的探究。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代将士弃家入塞、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应用: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诗歌。思维能力: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审美创造:体会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也希望学生能够有坚强的意志,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以家国利益为先。 教学重点 想象画面,学法导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指导朗读,发挥想象,感悟诗人“喜”的情怀。积累背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单元主题 课件出示单元主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学习新知 学习任务一:温故知新 诗词导入 1.检查巩固:背诵前两首古诗2.主题回顾《从军行》描写了边塞环境的恶劣,戍边将士的艰苦,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和遗民的描写,表现出作者悲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情怀,表达了他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学习任务二:方法导读 自主学诗 1.理解诗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2.走进作者杜甫(712—770年):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后世称其杜工部,也称杜少陵。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主要作品: 《蜀相》《望岳》《春夜喜雨》《月夜忆舍弟》等。3.自主朗读4.结构图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5.主题感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学习任务三:拓展延伸 自我提升 1.课外阅读2.对比阅读。 激趣导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学习中。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生利用之前学到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达标检测 一、选字填空。二、给画线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三、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检测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实施轻负高效,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2.课文结构图示:3.课堂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课堂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课后作业 1.背诵三首古诗,说说你知道的戍边将士2.分享:搜集边塞有关的诗句。 深入学习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