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06468

26.诗词五首 课件(共60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26379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诗词,五首,课件,6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26 诗词五首 八年级上 学习目标 1.诵读不同体裁的诗歌,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诗(词)人生平和诗词创作背景,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 3.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形式,也说古风、古诗。 文体知识 古体诗 词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饮酒(其五) 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隐居田园。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 作者简介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借“饮酒”之名,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饮酒》(其五)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背景材料 朗读节奏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里远离了尘世,所居之处自然(就)变得僻静了。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闲适淡泊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山间的云气更加美好,成群的鸟儿结伴飞回山林。在这中间蕴含着生命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诗歌赏析 1.如何理解“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这两句诗? 因为作者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虽居闹市却觉得偏僻安静,这两句体现了作者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自由,厌恶官场的黑暗虚伪。 2.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诗妙手偶得,浑然天成,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怡然自得,那样超凡脱俗,以景物衬托诗人的闲适。“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心情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的随意与自然,不是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写出了作者心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 3.“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能否将“见”改为“望”?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4.分析最后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点明诗歌主旨。“此中”指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指隐居生活。“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的和谐景象中悟到的自然意趣,它包含了大自然淡泊闲逸、自由随性、各有所归的意趣,也包含了物我合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趣。 归纳探究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生活,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主题归纳 板书设计 饮酒 (其五) 心远地偏 超凡脱俗 采菊见山 山气飞鸟 真意忘言 真意忘言 归隐之意 反璞归真 景情 理 春 望 杜 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称为“诗圣”。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八月,杜甫将家小安置在鄜州,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 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