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10588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738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北省,州市,泊头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 语文试卷(BT) 第一部分(1–2题14分) 1.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成千上万的汉字中,有些汉字随缘、合群,组词造句的能力特别强。就说这“吃”字吧,它穿越舌尖而来,却又超越了舌尖,其对象不再限于食物,而是来者不拒,百无禁忌。譬如能下口的东西说吃,不能下口的东西也能说吃,如,吃力;咽得下去的东西说吃,咽不下去的东西也能说吃,如,吃墨;吃得了的东西说吃,吃不了的东西也能说吃,如,吃耳光。“吃”字biàn析多歧义,有赖语境和语气,听话听音两心知。汉字兼具音形义,融通精气神,就像一幅幅写意画,【甲】有线条和动感,【乙】有韵律和意境。 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每个字词都有渊源、有故事、有情感、有理念、有智慧。我们熟练掌握汉字的精髓,也会创作出kuài炙人口的诗文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譬( )如 biàn( )析 精髓( )kuài( )炙人口 (2)“这种纸不吃墨”中“吃”的意思是( ) A. 饮,喝 B. 吸收 C. 领会 D. 遭受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是……就是…… B. 只要……就…… C. 即使……也…… D. 既……又……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有许多种。②首先强调的是_____,孔子口中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便是这种精神的写照。③其次,努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并树立创新意识,亦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应有之义。④最后,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与_____联系在一起的。⑤《周易集注》中就有云:“自强不息,犹云至公无私”。⑥纵观中国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前仆后继,同样诠释着他们对自强不息的理解。 (1)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在第②句和第④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公而忘私 B.积极进取 (2)第③句有一处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⑤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第二部分(3–19题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默写。(9分) 3. 阅读下面文字,横线上填写相应句子。 阅读,让我们品尝人生百味:徘徊城头,默品穿越两千多年的“一日不见,_____”的思念;深陷泥中,倾听“_____,胡为乎泥中?”的愤懑;在《蒹葭》的秋水盈盈里,我们体会到“蒹葭苍苍,_____。_____,在水一方”的几度求索;读《关雎》“求之不得,_____。”我们看到了爱而不得,日思夜想的执着与深情;偶遇桃源,惊叹村人“_____,并怡然自乐”的岁月静好;初见石潭,聆听“闻水声,_____”的清越;遥望洞庭,欣赏“_____,_____”的浩渺与汹涌。阅读,能让我们获得知识,收获希望,更从中学会成长和面对,找寻到成长路上的信仰和坚强。 (二)(7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 峡口①送友人 [唐]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释】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西陵峡口,长江出蜀的险隘处。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4. 下列有关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诗人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B. 甲诗颈联两句境界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平和转为沉重,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 C. 乙诗通过首句中“花飞尽春”场景,暗含“飞花”意象,描写了暮春时节花随风降,春将离逝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