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13163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八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七份打包)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369816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课件网) 第十 八单元 文化交流与传播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64讲 主题概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影响深远。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在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方面内容丰富,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植根本土、博采众长,既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又绵延不绝、不断发展。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世界意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为当今的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既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内 容 导 航 一 梳理必备知识 二 突破关键能力 三 链接高考热点 四 课时精练 梳理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知识点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1)多元起源 ①文明摇篮: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 ②推动因素: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2)古代发展历程 时期 背景 表现 地位或影响 春秋战国(奠基) 社会出现大变革 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秦汉时期(大一统) 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汉武帝尊崇儒术 从汉代起,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时期 背景 表现 地位或影响 魏晋隋唐时期(受到挑战) 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 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宋元时期(理学) 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 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格物致知”;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时期 背景 表现 地位或影响 明清时期(“反叛”)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君主专制加强 进步思想家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 对传统儒家文化进行批判继承 (3)近代新发展 ①背景: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②表现:新文化运动,使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以人为本(人生观) 起源 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 传承 后世儒学思想家大多恪守孔子的人本思想,建立起儒家的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 民本思想(政治观) 起源 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说 民本思想(政治观) 传承 历代思想家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 影响 民本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自然观) 起源 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春秋时期,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影响 他们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起源 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精髓 发展 张载、范仲淹、文天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