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14154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607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海南省,历史,解析,原卷版,试题,期中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美洲地区不同文明独立发展 B. 美洲文明的发展较缓慢 C. 美洲文明发展缺乏历史依据 D. 中美洲文明落后的原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从形成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前,美洲内部的诸文明之间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说明美洲地区不同文明独立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美洲地区不同文明独立发展,未体现美洲文明发展速度,排除B项;该学者意在说明美洲地区不同文明独立发展,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强调美洲地区不同文明独立发展,材料未涉及中美洲文明落后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2.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广泛移民于地中海周边地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等地后,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向那里移民;罗马共和国时期,众多罗马人去了意大利其他地区和行省。这反映了( ) A. 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B. 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 C. 人口迁徙带来了新的文化重构,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 D. 农耕民族也会因多种原因迁徙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除游牧民族的迁徙外,农耕民族也会因多种原因迁徙。如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广泛移民于地中海周边地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等地后,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向那里移民;罗马共和国时期,众多罗马人去了意大利其他地区和行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迁徙的原因多样性,非产生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中的民族大迁徙仅涉及的是欧洲,排除B项;各个区域文化在当时虽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并未完全形成新的文化认同,排除C项。故选D项。 3. “下南洋”与“闯关东”“走西口”并称为近代中国的三次移民潮。英国海峡殖民地总督瑞天咸曾说:“马来诸邦之维持,专赖锡矿之税入……锡矿之工作者,首推华侨。彼等之才能与劳力,造就今日之马来半岛。”由此可知,“下南洋”( ) A. 保留和传播了中华文化 B. 缓解了闽、粤两省的人口压力 C. 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D. 推动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近代中国三次移民浪潮中“下南洋”指的是中国向东南亚地区的移民,据材料“马来诸邦之维持,专赖锡矿之税入……锡矿之工作者,首推华侨。彼等之才能与劳力,造就今日之马来半岛”可知,移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国移民对东南亚地区开放产生的影响,但没有体现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下南洋”的原因,不能体现闽、粤两省的人口压力,排除B项;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 隋唐时期,日本使节和僧侣在中国往来频繁,他们把浙江的青色绫带回日本做样板,仿制出彩色锦、绫等,江浙地区出产的丝绸也被大量运往日本。这可用于说明,隋唐时期( ) A. 江浙地区的经济重心地位已确立 B. 海上丝路促进了中日经济交流 C. 中国与日本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