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14702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855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西省,考试,解析,原卷版,试题,语文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服饰文化的渊源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早期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但是基于蔽体和保暖的本能所需,早期人类开始简单利用自然,以树木的枝叶或狩猎所获动物的皮毛等为衣服,如《礼运》中说:“未有丝麻,衣其羽毛。”意指古人以动物的羽毛和皮毛为衣料。还有以草为衣的,如《诗经》云:“彼都人士,台笠缁撮。”《左传》云:“台所以御暑,笠所以御雨也。”衣服不需要复杂的制作工艺,是一种直接利用自然物为我所用的行为,是人类创造的最为原始的服饰,也是人类服饰文化的雏形。 中国的冠服制度形成于夏商时期,西周时趋于完善。可以说,在西周时期,古代中国人制作衣服的工艺已有了一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国的织绣工艺已有所发展,服饰制作的材料增添了新内容。同时服饰在形制上成为社会阶层的一个代表符号。当时社会上层人与普通百姓的服饰明显有别,形成了上层人衣服宽松而下层百姓服饰窄紧的差异性。需要说明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华夏族在服饰上也开始予以改革,如赵武灵王采取胡服骑射,向北方游牧民族学习他们的服饰并加以推广。 秦汉时期,古代中国人的服饰在样式上一如既往,依旧是传统的袍式服饰,只是此时的服饰上会绣上各类图案,服饰多了一些审美的元素。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的服饰开始吸收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元素,进行创造性的改动,男子以宽衫大袖为主。受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当时“裤子”开始出现,被称为“儒裤”。 隋唐时期,我国古代的服饰有了大的发展。此时彩锦出现,其颜色多样,各式各样的华丽图案刺绣均在服饰上出现。唐代也将服色与身份联系起来,皇帝的服色为柘黄,官员依据品级为紫、绯、绿、青等服色,平民则为白衣。宋朝服饰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宋朝流行直领对襟的服饰。尤其是妇女,多着小袖对襟式上衣,多不戴帔帛。明朝服饰突出的特点就是戴上了乌纱,从皇帝到各级官员的官服图案不一,皇帝穿龙袍,官员依次穿不同动物纹饰的宽大袍服,其他的服饰与隋唐时期并无大的改动。明朝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筒袜、浅面鞋。女子发髻多垂于脑后。清朝服饰也发生了大的变化,尤为明显的就是“头饰”。清朝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筒靴。汉族妇女各地大同小异,南方妇女多系裙,北方妇女多扎裤脚。而官民服饰则泾渭分明,有明显的区别。 (摘编自杨文笔《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材料二: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精华,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自然性与完备性。中国传统服饰从产生到发展的整个过程,都是自然而然地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汉服饰的重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自然之感,与儒家、道家和佛学思想是高度一致且浑然天成的。形制简单的深衣、袍服附着在不同形体的人身上可以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线条柔美,令人遐想。朴素平易的中国传统服饰可以给人增添自然的风韵。袍服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柔和、静逸、安稳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