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25980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四)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4681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南省,解析,原卷版,试题,历史,冲刺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试卷(四)历史 一、选择题 1. 新石器时代,我国中原及北方地区形成以粟为主,黍、大豆、水稻为补充的混合型农业生产体系;以黄河上游为主的西北地区,畜牧业占有一定的比重;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则形成稻作农业体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饮食结构的不同 B. 地区交流的缺乏 C. 自然环境的影响 D. 生产技术的发展 2. 西汉昭帝时期。霍光组织了一场有关经济政策的大辩论,史称盐铁会议、贤良文学在盐铁会议中说道:‘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这表明贤良文学( ) A. 仍然秉持传统重本轻末的观念 B. 对汉武帝经济政策的全盘否定 C. 仅从道德层面反思了盐铁政策 D. 完全忽略了工商业的积极作用 3.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的变迁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第一级政区的变化很大,如秦汉为郡,汉末魏晋南北朝为州,唐末为道,宋代为路,元明清为省。这一特点反映了我国古代( ) A. 中央集权的需要 B. 传统政治的弊端 C. 君主专制的强化 D. 经济发展的要求 4. 唐、元两朝御史台官员对照表(部分)反映出( ) 朝代 官员 唐代 元代 员数 品秩 员数 品秩 御史大夫 1 正三品 2 从一品 御史中丞 2 正四品下 2 正二品 治书待御史 无 2 正三品 监察侍御 15 正八品下 32 正七品 A. 唐朝官僚廉洁高效 B.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趋向严密 C. 元朝行政效率低下 D.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完备 5. 有学者指出,明朝皇帝的全部言行都要符合道德礼仪规范,稍有逾越就要受到来自文官的参劾和指责。皇帝不能与他的臣僚一样既有阳也有阴,任何个性的展露都被视为逾越规矩。这表明明朝( ) A. 伦理道德左右了政府的决策 B. 君主专制受到严重挑战 C. 文官集团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D. 治国理政重视法律教化 6. 鸦片战争后,中国很多地理学者撰写了一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姚文栋的《滇缅勘界记》、邓承修的《中越定界图》等,其影响传播甚广。据此可知,当时( ) A. 经世致用思潮初兴 B. 西方史地知识广泛传播 C 民族意识日渐觉醒 D. 官方高度关注边疆问题 7. 下图为1885年绘制的《服之不衷》,其配文曰:“……差役等大半狐裘黄黄,邑尊(知县)大怒曰:‘尔何人斯?乃衣斯?衣其平时所入钱文必多不义!’饬从人将其丽服剥去,堆积于堂下而火之。每人给钱二千文易制布衣。闻者为之大快。”画中知县的做法( ) A. 揭示了社会矛盾激化 B. 表明反帝斗争的高涨 C. 展示出新旧交替特征 D. 深受传统思想影响 8. 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提出“国学”不是经学,而是一门研究“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的学术体系。同时,他主张通过索引式,结账式整理,使古书人人能用、人人能读,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史式整理,将一切过去文化的历史汇编成中国文化史。由此可知,胡适的主张( ) A. 意在排斥西方文化渗透 B. 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思 C. 推动了文学革命兴起 D. 使新文化运动的重心发生转向 9.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务院决定:唐山铁道学院内迁至四川省峨眉县,后改名为西南交通大学;大连医学院南迁至贵州省遵义市,改名为遵义医学院;哈尔滨工程学院内迁长沙,改名长沙工业院,后为国防科大;北京矿业学院搬迁至四川,改名四川矿业学院。这一转移( ) A. 旨在适应工厂技术人员迁移的需要 B. 主要基于当时国家安全形势的考量 C. 推动了中西部地区文化知识的普及 D. 服务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10. 如表是中共九大和十二大政治报告的高频词,据下表可知( ) 社会主义 阶级 革命 经济 建设 发展 人民 国家 中国 领导 九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