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226094

9短诗三首 繁星(七一)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418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短诗,三首,繁星,七一,教学设计
  • cover
《繁星(七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培养环保意识。 二、锁定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三、攻克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 (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对《繁星(七一)》这篇课文的兴趣,我精心设计了导入环节。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一系列令人震撼的星空图片。这些图片将展现繁星点点的夜空,以及璀璨夺目的银河,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星空的美丽与神秘。同时,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他们:“你们看过这样的星空吗?有什么感受?”这样的问题将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为后续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观察繁星的经历,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互动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共鸣。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机会。 最后,我将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冰心笔下的繁星和她对童年的回忆。我将引导学生思考:“冰心笔下的繁星与我们刚才看到的星空有什么相似之处?她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诗?”这样的问题将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好奇,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整个导入环节中,我将通过视觉和情感的双重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我将营造出一种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诗歌的魅力 (1)教师激情范读,学生感受韵律之美 ① 教师以饱满的情感为学生范读课文,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展现诗歌的韵律美。 ② 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教师的朗读,想象繁星闪烁的画面,感受诗歌带来的美好氛围。 (2)学生自读自学,探索生字新词 ①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等自主学习。 ②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解决生字新词的疑惑。 (3)教师讲解释疑,巩固知识记忆 ① 教师针对学生自学的生字新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义,并结合课文句子进行记忆。 ② 通过例句、近义词、反义词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记忆效果。 (4)互动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诗歌 ① 教师提出问题,如:“繁星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讨论交流。 ② 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5)创意朗读展示,营造课堂氛围 ① 学生自由选择课文中的段落进行朗读展示,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② 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共同营造欢乐、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深入解读与情感体验 (1)分段精讲,引领感悟 首先,我将分段为学生细致讲解课文《繁星(七一)》。每一段落,我都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比如,第一段“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我将引导学生思考“永不漫灭的回忆”指的是什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童年回忆,感受作者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漫灭”等,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记忆。 (2)小组讨论,探索意象 接着,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例如,诗中的“月明的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