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26925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日期:2024-05-3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9次 大小:8541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训练,答案
  • cover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单项选择题 1.图1中的文字,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商朝时期一直被使用到今天 B.直到近代才被人们发现和识别 C.记载的内容只涉及祭祀与战争 D.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 2.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以来,逐渐发展和完善。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 A.丞相制 B.郡县制 C.州县制 D.行省制 3.“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  )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4.如图所示历史人物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其中领先世界近千年的一项成果是(  ) A.圆周率的计算 B.《大明历》的创制 C.指南车的制造 D.千里船的制造 5.下列哪一史实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 A.隋文帝灭掉陈朝 B.隋朝创立科举制 C.隋朝统一度量衡 D.隋朝开通大运河 6、1942年1月英国(泰晒土报》说:“(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大捷。”材料中的“大捷”是指(  ) A. 武汉会战 B. 枣宜会战 C. 第三次长沙会战 D. 百团大战 7、下列各图,反映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被基本消灭,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的是(  ) A. B. C. D. 8、在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战胜严重困难的过程中,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其中“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被群众誉为“铁人”的王进喜的事迹是(  ) A. 主持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 B. 带领钻井队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 C. 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水稻 D. 从中草药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 9、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活动是(  )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万隆亚非会议的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B.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被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 美国在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中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部分 D. 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0、“全球化始于何时?这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据此判断,全球化开始于(  ) A. 西欧的文艺复兴 B. 莎土比亚的戏剧 C. 新航路的开辟 D. “三角贸易”的兴盛 11.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是( ) A.血战湘江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12.日本陆军中将花谷正在《“满洲事变”是这样策划的》中写道:“在北大营,一无所知的中国军队,多数人还睡在梦乡……黎明时,奉天(沈阳)全城都落到我们手里……”他记载的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13.中国的桥梁技术世界领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堑变通———,这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14.20世纪中国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殖民地残痕。澳门回归祖国的伟大时刻是( ) A.1999年12月20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7年7月1日; 15.2019年,中央军委席习近平在青岛海域举行海上阅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