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近年来,在裸眼3D全息投影展示、VR虚拟现实、体感互动等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与共享、增强公众互动性和体验感、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这说明( ) A.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最佳载体 B.现代博物馆的职能不断扩充 C.现代科技进步助推博物馆发展 D.博物馆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 2.《贞观政要》载:“国学增筑学舍四百余间,国子、太学、四门、广文亦增置生员,其书、算各置博士、学生,以备众艺。……四方行生负书而至者,盖以千数。俄而吐蕃及高昌、高丽、新罗等诸夷酋长,亦遣子弟请入于学。儒学之兴,古昔未有也。”材料说明当时( ) A.儒学最受统治者推崇 B.学校教育水平领先世界 C.四书五经成为教科书 D.国学教育具有包容精神 3.下表为《世界遗产公约》的部分规定。由此可见,《世界遗产公约》( ) 条目 规定 第六条 本公约缔约国在充分尊重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所在国的主权,并不使国家立法规定的财产权受到损害的同时,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第七条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保护应被理解为建立一个旨在支持本公约缔约国保存和确定这类遗产的努力的国际合作的援助系统。 第十八条 本公约缔约国应对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赞助下为世界遗产基金所组织的国际募款运动给予援助。 A.禁止各国自行保护和利用本国的遗产 B.旨在集各缔约国之力加强对世界遗产保护 C.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真实价值” D.制定了以国际援助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 4.下面是四幅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这反映了( ) 埃及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 希腊巴赛阿波罗·伊壁鸠鲁神庙 中国平遥古城 墨西哥玛雅奇琴伊察羽蛇神金字塔 A.古代文化的宗教性 B.中外文化的互补性 C.地域文化的继承性 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5.《消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厚父》记述了王与厚父谈论夏代先王的明德事迹和对夏民的教化与治理策略等。竹简具有明显的三晋书风,且是用楚系文字转抄而来,这主要体现出( ) A.文明的交往与融合 B.儒家思想的成熟 C.文化的承袭和发展 D.统一趋势的加强 6.20世纪后半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国际组织先后制定并通过了一系列宪章和建议(如下表),这些国际文件反映了( ) 时间 文件 主要内容 1964年5月 《威尼斯宪章》 肯定了历史文物建筑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1972年11月 《世界遗产公约》 规定了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保护、国际保护措施 1976年11月 《内罗毕建议》 提出了对于历史地区如何保护的观点和方法 1987年10月 《华盛顿宪章》 强调对历史街区等重要文化空间载体进行保护 1994年11月 《奈良真实性文件》 强调文化多样性和遗产多样性的意义 A.国际组织积极守护历史文化遗产 B.国际社会立法强制保护文化遗产 C.历史文化遗产的种类呈现多样化 D.各国重视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建设 7.从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柱国大将军杨坚“晋封隋王”,到公元960年后周忠武军节度使赵匡胤“黄袍加身”,中国历史又一次经历了“波峰波谷”的庚续发展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一“发展期”的文化现象是( ) A.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 B.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理学形成 C.私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 D.编修了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8.1932年,柳无忌在主持南开大学英文系工作期间,对英文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其中之一是建立了中国古代书院式的师生关系,教师邀请学生到家中“坐拥书城”,把珍藏的中国文化典籍让学生阅读,成为当时大学的一种特有情况。这一做法( ) A.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承 B.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创造了新的学习方式 D.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 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