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231107

古诗词诵读《苏幕遮·怀旧》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4-12-21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32543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诵读,苏幕遮·怀旧,课件,3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理解羁旅乡思之情,感受词的艺术魅力. 目录 CONTENTS 教学目标 01 诗人简介 02 诗歌学习 03 思想感情 04 艺术手法 05 06 课后延伸 1.教学目标 理解并背诵《苏幕遮·范仲淹》 体会羁旅乡思之情 理解并体会范仲淹的羁旅乡思之情,把握其情感脉络。 学习艺术手法和佳句鉴赏 鉴赏范仲淹写景抒情技巧的妙用,领会其词中蕴含的委婉感情。 理解《苏幕遮·范仲淹》 深入解析范仲淹词的意境,感受其阔远之境。 2.诗人简介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至公元1043年(庆历三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人物经历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一位改革家和军事将领。 范仲淹的童年经历较为坎坷,他的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他人,他跟随继父生活。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刻苦读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在长山醴泉寺读书期间,他每天熬一锅粥,待冷凝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咸菜吃,这种苦学的精神令人钦佩。 在政治上,范仲淹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他秉公直言,因多次上书反对腐败而屡遭贬斥。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奋斗。在宋夏战争爆发后,他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他的这些举措对北宋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范仲淹的文学成就也十分突出,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思想深邃,受到后世文学家和读者的广泛赞誉。他的代表作有《岳阳楼记》等,其中《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轶事典故———断齑画粥 范仲淹幼年丧父,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成年后,范仲淹又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经过苦读,范仲淹终于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 纪念建筑 范仲淹纪念馆坐落在景色秀丽的苏州天平山风景区内。天平山为江南名山,景色雄丽,历史上属范氏祖茔,以“奇石、红枫、清泉”三绝而闻名于世,为苏州著名景区。1981年苏州市政府拨款修葺了几经废毁的建筑,并于1985年重塑范文正公彩色坐像,1989年又修建了刻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石牌楼,树立了一尊范仲淹铜像,成为本地和附近城市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 3.诗歌学习 导入新课:引出学生对乡愁、羁旅的理解,把握情感脉络 范仲淹在词中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羁旅乡思的深情表达 通过分析词句,我们可以把握到范仲淹的情感变化过程,理解其内心的复杂情绪。 情感脉络的准确把握 范仲淹的词作,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他作为一位羁旅人的孤独与无奈。 从词中感受羁旅之苦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宋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