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点一:厘米和米(cm和m) 1.认识厘米 量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厘米用cm表示。 2.认识米 量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用m表示。1米=100厘米。 3.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从刻度0开始量,如果是从其他厘米数开始量, 测量出的长度要用结束数字减去开始数字。如下图,这支铅笔的长度 为终点数11减去起点数4,等于7厘米。 知识点二:线段 1.线段的特点:有两个端点,直直的,可测量。 2.画指定长度的线段从刻度0开始画,是几厘米的长度就画到尺子 几厘米的地方。 知识点三:长度单位的应用 1.人身体上的尺:大拇指指甲盖宽度大约1厘米,小学生一拃(zhǎ) 的长大约13厘米,走一步大约50厘米。 2.选择长度单位时,可以利用单位和数据相结合的方式或借助参照 物去判断。 易错点一:厘米和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典例 填一填。 (1)( )厘米=1米 (2)1米-40厘米 20厘米 (3)一个水杯大约高10厘米,( )个这样的水杯叠起来高1米。 解析 这3道小题都是考查米和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即 1米=100厘米。比较大小时要先统一单位。 答案(1)100(2)>(3)10 易错点二:测量物体的长度 典例1 蜡笔长( )厘米。 解析 这支蜡笔并不是从左端刻度0开始测量的,而是从刻度2开 始测量的。如果我们没有观察仔细,还是量到几就是几厘米,那就 会写成7厘米。 答案 5 典例2 华华用一根长5米的竹竿测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的部分 是2米,水深( )米。 解析 此题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帮助理解,竹竿长5米,露出水 面部分的长度加上水面下的长度就是竹竿长度,说明水深5-2=3 (米)。 答案 3 典例3 亮亮用一把20厘米长的尺子量物体。量了一次,还有15 厘米没有量,那么该物体长( )厘米;如果量了2次,还有5 厘米没有量,那么该物体长( )厘米。 解析 用一把20厘米的尺子量了一次,说明已经量了20厘米,再 加上没有量的15厘米,总共就是35厘米;量了2次,说明已经 量了40厘米,再加上没有量的5厘米,总共就是45厘米。 答案 35 45 典例4 毛毛用尺子量三个长方形的长。 ( )号长方形的长超过6厘米;( )号长方形的长不到6厘 米;( )号长方形的长正好是6厘米。 解析 ①号长方形的最左端与尺子的最左端对齐,它的总长度是尺 子上0~6之间的6厘米,再加上最左端到刻度0之间的距离,因 此①号长方形的长超过6厘米;②号长方形的最左端与刻度1对 齐,最右端对齐刻度6,长方形的长是6-1=5厘米,因此②号长 方形的长要小于6厘米;3号长方形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因此正 好是6厘米。 正解 ① ② ③ 易错点三:画线段步骤和审题 典例 画一条比3厘米长,比5厘米短的整厘米数线段。 解析 此题容易理解成画一条比3厘米长5厘米的线段,因此画成 8厘米。仔细审题,了解到需画的线段只有4厘米符合条件,画的 时候注意要从直尺的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4的地方结束,若不 是从刻度0开始,则用最后的刻度减起始的刻度,结果为4即可。 正解 略 易错点四:数线段的方法 典例1 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解析 两个端点确定一条线段,每两个端点之间的线段都要数全, 以每个端点为起点,依次数,做到不重复,无遗漏。 正解3+2+1=6(条) 典例2 下面图形各有多少条线段? (1) (2) 解析 (1)中CB线段中间有两条基本线段CD和BD,再加上两条 基本线段组成的BC,一共有2+1=3(条),其余的是基本线段AC, AD和AB,因此一共有6条。(2)中除了长方形的4条边外,里面 也有2个2+1=3(条),因此一共有4+3+3=10(条)。 正解(1)6条(2)10条 易错点五:厘米和米的应用 典例 判断题。 (1)一支粉笔长约90厘米。( ) (2)一枚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 (3)一间教室长约9厘米。( ) (4)一根旗杆高约10厘米。( ) 解析 此题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