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第二单元 信息窗三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一.课标摘录 本节课目标是: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熟练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二.课标分析 1.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思维方式,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例如:30表示3个十,40表示4个十,3个十加4个十是7个十,7个十是70. 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直接口算结果,例如:20+50=70,学生能够观察比较出20、50都是整十数,并运用整十数加整十数的算理进行计算,概括出2个十加5个十等于7个十,得出计算结果70。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利用生活中的场景,爸爸、妈妈和小阳去摘南瓜的情景,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引入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问题一: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 教材中呈现的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分别对应学过的两种方法:一.10个10个地数50、60、70。二.十位相加,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是70 问题二: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知识迁移,十位不变,只把个位相加,0+6=6,所以30+6=36. 我们在计算整十数相加或是100以内的数加上一位数时,十位与十位相加作为结果的十位上的数,个位与个位相加,作为结果的个位上的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一为计数单位。这一内容通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多种不同的算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学情分析 1.学前检测 2.检测内容 (1)9+4= 15-7= 12+3= 10+5= 17-4= 18-8= (2)会数100以内的数 3.学前分析:经过一学期的学习、锻炼与培养,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能力,而这些知识与能力的掌握也为本次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10以内数的加减法就可以迁移到本次教学中来,而他们在课堂上所初步接触与建成的小组合作与探究,也为本次教学在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上提供了帮助。 学习 目标 学生能正确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几十几减几十(十位相同)”、“几十几减几(个位相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准确熟练地实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计数器 知识能力准备: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信息技术 应用 技术支持:◎问卷星◎影音剪辑◎课件拼合◎影音录制◎其他( ) 认知工具:◎环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建构协同◎情感体验激励、其他( ) 功能支持:◎信息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评价 ◎逻辑思维训练◎辩证思维训练◎辩论◎情境建构 ◎其他( ) 备注:仅勾选核心内容,每项不超过3项。 课前预学 请借助计数器在学习单上填空: 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 )个十,继续在十位上再拨4个珠子表示( )个十,此时计数器的十位上有( )个珠子,表示( )个十。 (一)小组交流课前预习内容 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 3 )个十,继续在十位上再拨4个珠子表示( 4 )个十,此时计数器的十位上有( 7 )个珠子,表示( 7 )个十。 课中展学 活动一:展示预习成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 2.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 3.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