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数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0234539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表格式 教案 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数学
日期:2024-12-27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488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张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
格式
,
教案
,
青岛
,
五四
,
学制
课题 第六单元 信息窗五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1.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本节课的课程内容为:能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段目标为: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 2.课标分析: (1)“能计算”———即学生能用列竖式的方法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材分析 “你说我讲”中有1个红点问题和1个绿点问题。红点问题是学习连减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以及解决这种问题的两种方法。绿点问题是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红点标示的问题是:“用50元钱去买海螺和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 ”教材在编写时提供了两种竖式计算的方法。然后通过小博士介绍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二种方法:先算一共用了多少钱,再算剩下多少钱。教材之所以在这里呈现第二种方法,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另外因为学生没有学习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所以教材呈现了先加后减分步计算的方法。 绿点问题是:“要买海豚、贝壳和海螺,一共需要多少元?”教材在编写时,给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空间,目的是让学生实现自我的知识迁移和构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运算的顺序,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并能运用计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 2.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提升运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思维严谨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运算顺序并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 实物展台、多媒体课件 信息技术 应用 技术支持:◎问卷星◎影音剪辑◎课件拼合◎影音录制◎其他( ) 认知工具:◎环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建构协同◎情感体验激励、其他( ) 功能支持:◎信息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评价 ◎逻辑思维训练◎辩证思维训练◎辩论◎情境建构 ◎其他( ) 备注:仅勾选核心内容,每项不超过3项。 课前预学 结合课本64页情景图,完成以下问题。 用50元钱去买一个海螺和一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 (1)列出算式: 为什么要这样列? (2)对于这个综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能试着列竖式算出得数吗? (3)你能尝试把这两个竖式合并成一个竖式吗? (4)你还有其它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先算: ,列式为: 再算: ,列式为: 课中展学 活动一:结合预学单,交流预学成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出示问题“用50元钱去买一个海螺和一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 比较这两种列竖式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 有什么不同 60-12-37 交流做法与解体思路 预设1: 预设2: 5 0 - 1 3 3 7 - 1 7 2 0 预设3:先算一共用了多少钱,再算剩下多少钱。 13+17=30(元) 50-30=20(元) 沟通两种竖式的联系 两种方法都是先算50-13,再算37-17,计算顺序是一样的。连续减的竖式,不用再写一遍37,不仅简便而且计算过程清楚。 独立计算 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正确列出算式 通过竖式计算出正确结果 通过沟通,优化算法,提升思维。 用竖式正确计算 活动二:迁移类推,深化认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出示问题1:“要买海豚、贝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期末培优测试卷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含答案)(2024-12-26)
【精品解析】最大与最小(三位数乘以两位数)(2024-12-26)
期末培优测试卷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1)(含答案)(2024-12-26)
【精品解析】除法数字谜(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024-12-26)
【精品解析】乘法数字谜(三位数乘两位数)(2024-12-26)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