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35744

2024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无答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17486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二模,历史
  • cover
2024年南平市初中毕业班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10页。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卷、答题卡规定位置填写本人准考证号、姓名等信息。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已经制作出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还懂得使用天然漆。可以科学印证该结论的是( ) A.文献记载 B.民间传说 C.考古发现 D.专家推测 2.据图1所示内容可知,该朝代( ) 图1 A.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C.采用了盐铁专卖政策 D.实行了重文轻武国策 3.与图2所示体操动作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运动是( ) 图2 马王堆汉墓出土养生图谱 注:图中有沐猴灌、鹤听、猿呼、熊络等44个体操动作 A.五禽戏 B.骑马 C.拔河 D.蹴鞠 4.图3—图5所示内容共同体现了( ) 图3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4司南(模型) 图5《史记》书影 汉字发展一脉相承 B.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C.农耕文化源远流长 D.古代科技大放异彩 5.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南方大量荒地变成耕地,农业技术有了很大改进,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和农业多种经营。这说明人口南迁( ) A.实现了南北的均衡发展 B.消除了各民族间的隔阂 C.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造成了南方的人地矛盾 6.图6所示文物反映了唐代( ) 图6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注:骆驼载了5个汉、胡成年男子。中间一个胡人在跳舞,其余4人围坐演奏 A.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B.瓷器生产工艺精湛 C.胡汉差异基本消失 D.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7.《清明上河图》所绘的店铺招牌出现诸如图7和图8中的文字,这说明北宋时期的部分店铺( ) 图7 图8 注:药铺房檐上书“赵太丞家” 注:招牌上书“久住王员外家” A.注重展示文化内涵 B.努力提升服务品质 C.开始出现连锁经营 D.逐渐具有居住功能 8.元朝所设行御史台的地位权力与行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平行,对行省各级官员行奏劾、按问、刷卷之责,且人事任命权由其直接上级部门御史台掌握,而不是由行省任命。此举意在( ) A.管理边疆地区 B.统筹人事任免 C.监督地方权力 D.提高行政效率 9.1432年3月,郑和船队在东北季风和洋流的帮助下抵达爪哇。四个月后从爪哇出发,借助赤道南部吹来的东南季风,9月到达苏门答腊。11月乘着东北季风和洋流,航行2个月至忽鲁谟斯。这表明郑和船队的航行( ) A.有效地利用自然条件 B.充分地运用科技成果 C.巧妙地使用通信手段 D.妥善地任用随行人员 10.表1 科技名著 流传情况 《本草纲目》 17世纪初传入日本、朝鲜,后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天工开物》 被译成日文、法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欧洲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先后传入日本、朝鲜及欧洲多国,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一部农业方面的卓越巨著” 据表1内容可知,以上科技名著的相同之处是( ) A.突出农业,关注民生 B.借鉴西方,博采众长 C.内容全面,讲求实用 D.影响深远,造福人类 11.图9—图11是小历同学为撰写历史小论文而收集的素材。据此可知,其小论文的主题是( ) 图9锦衣卫印 图10东厂令牌 图11军机处内景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雕刻工艺的进步 C.行政机构的演变 D.冶金技术的发展 12.图1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