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3713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精品导学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4次 大小:514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民,必修,专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 cover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复习导案 ◆复习纲要 1. 课标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出处:21教育名师】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 考纲内容 (1)“师夷长技”的主张: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3)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版权所有:21教育】 ◆知识网络体系 ◆线索梳理 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特征是:从学习程度上看呈现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的特点;从方式上看经过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的复杂历程;从学习内容上看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器物阶段(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 1、时 间: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2、主要内容: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变革; 3、代表:林则徐、魏源、曾国藩、李鸿章等; 4、指导思想: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 “中体西用”; 5、结果: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宣告了单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挽救中国的。 第二阶段:制度阶段(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 1、时间: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2、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3、代表: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方案)、孙中山(民主共和方案); 4、指导思想: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 5、结果: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同样不能挽救中国。 第三阶段———思想文化阶段(资产阶级激进派和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者) 1、时间:新文化运动时期; 2、主要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指导思想:前期是民主和科学,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5、结果: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由学习资本主义文明转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最终无产阶级选择了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专题知识整合 一、“睁眼看世界”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 1、产生背景: ⑴清朝长期闭关锁国,阶级矛盾尖锐,出现统治危机。 ⑵鸦片战争前后,逐渐接触西方先进事物,认识到西方的先进。 ⑶鸦片战争失败,传统观念遭到挑战。 2、主要表现: ⑴林则徐:《四洲志》,介绍世界多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治概况。是近代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华事夷言 》则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⑵魏源:著有《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知识,提出【1】“ ”的主张,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书。 3、历史影响: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迈出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2、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 3、主张:【2】“ ”。 4、评价:客观上促使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