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37386

2024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训练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1838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届,文科,解析,原卷版,历史,高中
    山西省晋中市2024年5月高考适应训练考试试卷 历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论及早期中华文明时,有学者指出:孔子主张“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认为世人应“畏天命”,对天道、祖先有诚敬之心。以儒学为代表的诸子都没有对人死后“天堂”“地狱”的描述。该学者强调早期中华文明( ) A. 反对鬼神的先进性 B. 人本主义的世俗性 C. 封建迷信的局限性 D. 多元一体的合理性 2. 下表为西汉吕后时期(公元前187年—前180年)剥夺的王国封地(部分)。据表1可知,当时( ) 王国 说明 削夺封地 时间 归属 赵 刘邦之子刘友封地 常山郡 高后元年 立惠帝子为常山王 齐 刘邦之孙刘襄封地 济南郡 高后元年 立吕台为吕王 楚 刘邦之弟刘交封地 薛郡 高后六年 立张偃为鲁王 齐 刘邦之孙刘襄封地 琅琊郡 高后七年 立刘泽为琅琊王 梁 刘邦之子刘恢封地 全境 高后七年 徙吕产为梁王 燕 刘邦之子刘建封地 全境 高后八年 立吕通为燕王 A. 地方势力得到有力遏制 B. 王国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C. 封国政策发生根本转变 D.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深 3. 尚书令,始于秦,本为少府属官;汉武帝时,成为中朝重要成员;东汉时,“天下枢要,在于尚书”;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隋唐时,成为三省中枢体制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演变表明尚书令( ) A. 所属机构分工渐细,行政效率降低 B. 权力升降无常,取决于皇帝的喜好 C. 由内廷官到外朝官,政治权力递减 D. 职官变迁频繁,凸显中枢决策矛盾 4. 牌符印信是证明持有者身份的官方信物。下图为1981年在贵州毕节发现一枚元朝铜质方形印章,印信正面用八思巴蒙古文刻有“雍真等处蛮夷管民官印”,背面左侧用楷书汉字刻有相同内容。据《元史·地理志》记载,“雍真等处”应属元朝政府在此设置的“顺元路军民安抚司”。据此可知( ) A. 史料的多元性加深历史认知 B. 官修史书受政治影响 C. 文献史料必经实物史料印证 D. 文献史料皆真实可信 5. 据记载,嘉庆十七年(1812年)全国税田面积为791.5万余顷,比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增加了约50万顷。新垦田多出现在海滩、沙地、苇塘、荡田山塘以及新设厅、州荒地等犄零边角之地。对此合理解释是( ) A. 传统农业技术水平提升 B. 人地矛盾促使拓荒垦田 C. 税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 D. 外来作物助推粮食增产 6. 1853年,曾国藩创建湘军,官佐从儒生中挑选,兵丁从朴实务农类人中挑选,官兵俱来自湖南省,以捍卫孔孟传统为使命。同时湘军的兵丁由官佐招募,兵丁对招募他们的官佐效忠;而官佐则矢志效忠曾国藩。这表明( ) A. 儒生构成了湘军的主体力量 B. 中央政府的权威潜藏挑战 C. 旧有兵制开启近代化的转型 D. 太平天国动摇清廷的统治 7. 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世界秩序变动与重建中,中国逐渐主动参与。总体来说,中国是新的世界秩序的受益者”。以下可用来印证此观点的是( ) A.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 B. 1915年“中日民四条约” C. 1917年中国加入协约国出战 D. 1932年国联调查团赴华 8. 20世纪50年代,评剧《刘巧儿》风靡全国,拒绝包办婚姻的“刘巧儿”唱出了人们对婚姻自主的向往,也成功宣传普及了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 A. 戏剧发展迎来高潮 B. 社会陋习革除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