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3822

2.《端午的鸭蛋》教案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86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端午的鸭蛋,教案
  • cover
2.《端午的鸭蛋》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 2、理解文章行文从容、语言优美的风格。 3、学会品味富有深意和特色的重要语句,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1、从结构上、思想上整体把握文章。 2、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曰常生活细节的习惯。 3、注意语言的积累,学习本文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语言艺术和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并自读课文。 2、品味语言,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每年的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是为了纪念谁?(端午节是每年的5月初5,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你的端午是怎么过的?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 (包棕子,吃棕子,看赛龙舟……) 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也是关于端午的。大家都预习过,我问一下,这篇文章是谁写自己过端午?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他的情况吗? 二、简介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四、检查预习情况,扫清阅读障碍。(字音、解词) 五、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逐部分分析。 1、根据内容,你觉得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请概括出来。 (1)端午风俗 (2)家乡鸭蛋 (3)端午鸭蛋 2、文章开头介绍了端午哪些习俗?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3、介绍这些习俗与后文的鸭蛋有关系吗 为介绍鸭蛋预设背景 4、第一段的结构特点怎样?(总--分) 5、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 有什么特点 对家乡鸭蛋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怎样的情感? (幻灯显示分析) 6、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对家乡鸭蛋的感情。 作者在文中说“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是为什么?这句话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选段引袁枚《腌蛋》中的一段话有什么作用?如果不直接引袁枚的文,而改为转述,效果有何不同? 7、作者讲了端午的鸭蛋哪几件事 这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8、结尾与文章内容无关吗? 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孩子们装萤与蛋壳之中自然想到的,表达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艺术氛围 9、小结全文 本文写家乡端午的风俗,写家乡的鸭蛋,写端午的鸭蛋,想表达的就是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导入 (回顾)课文的行文思路如何?以什么样的线索展开的?你认为这样的行文线索严谨吗?为什么? 思路: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具体:端午的风俗———和外地一样的风俗———家乡独特的风俗———十二红———鸭蛋———家乡的鸭蛋———鸭蛋的名声———鸭蛋的特色———端午的鸭蛋———挑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蛋壳———囊萤映雪的故事。) 线索:作者从端午的风俗写到家乡的鸭蛋 这就像是骑着马,自由散漫地走,但是又不是完全乱了套,而是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文章的题目。题目在文章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所以汪曾祺的散文风格是:闲适自由 二、简介汪曾祺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 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作者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使下文写“端午的鸭蛋”变得水到渠成。 像这样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结构,你还能从文章中找出一例来吗?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