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38859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8442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二模,道德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二模 道德与法治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 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 A. 端午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D. 中秋节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时政,解析略。 2. 2024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学习运用“____”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 A. 堡垒工程 B. 四个更大 C. 千万工程 D. 四下基层 【答案】C 【解析】 【详解】时事题,解析略。 3. 以下新闻事件,能体现“合作共赢”理念的有(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积极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的有关知识。 ①②:结合题文材料分析,“‘一带一路’十周年、应对气候变化的‘阿联酋共识’”,共同体现了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题文材料中“巴以冲突中的儿童”,反映了当今世界范围内仍然存在着局部战争和冲突,没有体现出“合作共赢”的理念,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题文材料中“C919完成首次商业飞行”,体现我国科技发展的成就,未涉及“合作共赢”理念,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4.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对儿子的这些教诲告诉我们( ) ①宽以待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②修身养性,明确自己的人生志向 ③转听教海,做到唯父母之命是从 ④发奋学习,提升个人能力和智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习的相关知识。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是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身心不宁静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理想,启示我们修身养性,明确自己的人生志向,故②选项说法正确; ④:“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意思是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启示我们要明确人生志向,发奋学习,提升个人能力和智慧,故④选项说法正确; ①:材料不能体现宽以待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故①选项不合题意; ③:我们不能唯父母之命是从,我们应该听取父母的建议,也要有自己的主见,故③选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5. 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刘玲琍,扎根特教讲台33年,坚持做一件事,让听障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学习开口说话,让那些被命运抛弃的孩子实现梦想。她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承担责任也伴随着获得荣誉的权利②从事特殊教育的人定会被尊重认可 ③应积极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④敢于畅想未来就能提升生命的质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生命的意义、承担责任的回报。 ①③:刘玲琍扎根特教讲台33年,让听障孩子在爱环境中,学习开口说话,被评为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启示我们承担责任也伴随着获得荣誉的权利,应积极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①③说法正确; ②:定会的说法太绝对,②错误; ④:“就能”的说法太绝对,④错误; 故本题选B。 6. 关心社会生活,是中学生的基本素养。以下对社会生活中部分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某中学生将在校园内捡到的文具袋交给老师--公民履行受教育义务 ②某大学教授将自己所有的财产捐赠给某学校———依法行使个人财产权 ③某公司未经允许使用某科学家的照片做广告———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 ④陈某收购走私入境的濒危野生动物谋取利益———属于一般的违法行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