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43122

【核心素养】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教案

日期:2024-06-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58768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核心,素养,8课,三国,隋唐,文化
  • cover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从儒学、道教与佛教发展,文学艺术,科技,中外交流四个方面阐述了三国至隋唐五代思想文化的新成就。儒、道、佛三家既相互影响又各自发展,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点。文学、书法、绘画、雕塑、舞蹈等艺术大放异彩。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农学、医药学和地理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就,隋唐时期科技走在世界前列。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带来文化上的频繁交流,在扩大中华文明影响力的同时,又使中华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历史和平时学识的积累,同学们对大唐盛世的文化如诗仙李白等人耳熟能详,对佛道宗教及知名的雕塑如龙门石窟也略知一二,能在整体上把握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呈现的分裂到统一的政治格局,这些都有助于展开本课的深度学习。有别于之前学段,高中历史在涉及本课时侧重历史思维和能力的训练,要求对三教合一的历史现象加以剖析并联系现实,在列举科技文艺成就时更注重与时代背景的关联性,同时提倡以正确的家国观正视该时期中华文明的外延与发扬光大,需要学生积极思索、勇于探究。 【核心素养】 1、能够运用初唐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以及相关文字材料,解释佛教本土化的原因。 2、知道玄奘、鉴真等人对中华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学习他们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3、知道三国至隋唐五代文化在多领域的成果,领悟到文化互动的重要性,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国至隋唐文化的代表成就 难点:各阶段文化产生的社会状况尤其是佛教的兴起以及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新课导入】 师:各位同学对于唐诗一定不会陌生了,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学习不少经典的唐诗作品,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唐诗文化的魅力。实际上,唐诗文化只是三国至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一个缩影。通过第五、第六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这一时期政治格局的动荡变迁,但实际上这并没有影响到这一时期文化情况的繁荣。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进入到今天的学习,一起去领略一下三国至隋唐时期丰富多彩的文化吧。 【新课讲解】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一、思想 1.出现危机:儒学失据 师:我们之前在讲第4课的时候提到了汉武帝为了加强对于全国的思想控制,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大家注意一下这个“独”字,这就标志着在上层思想领域上,儒家思想实现了绝对垄断。但是,思想上的绝对垄断往往会造成内部的腐败,正如汉朝后期儒学家将研究重心放在了探究烦琐、迂腐、荒唐、既无学术效用又无理论价值的谶纬和经术上,在寻章摘句上面下功夫,对于现实问题而是闭口不谈。实际上,东汉末年分裂动乱的格局,早已宣告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两汉经学已经无法实现逻辑自洽。董仲舒的儒学观点早已不再适应当时的时代环境。因此,随着岁月的流逝,汉代经学已经离社会渐行渐远。 材料: 以前高门世族是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却是“高门子弟,耻非其伦”。以前是公卿士大夫靡不“穷经”,而魏晋时却是“公卿士庶罕通经业。”出现皇帝诏议,“是时朝堂公卿以下四百余人,其能操笔者未有十人”。 师:我们从这段材料中不难看出,到了魏晋时期,儒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已是远不如从前,遭到了众多社会民众,尤其是上层社会的鄙夷。实际上,儒学的危机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动乱有关之外,与儒学思想自身也有关系。儒学思想是强调积极有为的思想,它号召人民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有所作为的目的。但是在当时战争不断的情况之下,实际上人们是很难建功立业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哪一种思想能够安慰到当时人们“受伤的心灵”,那么它就会拥有绝对的受众。所以咱们同学看看教材42页第一自然段,在魏晋时期是哪两个宗教开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