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244283

第1章 课时5 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学案(学生版和教师版)

日期:2025-02-04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9次 大小:17780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章,课时,元素,性质,及其,变化
    新授课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5课时 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学习目标】 1.认识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并能从电子排布的角度进行解释。 2.认识元素的电离能变化规律并能从电子排布的角度进行解释。 3.认识元素的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并能从电子排布的角度进行解释。 【学习活动】 学习任务 目标一:认识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并能从电子排布的角度进行解释。 任务1:阅读教材p20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原子半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2.元素周期表中的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如何解释这种趋势? 3.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如何解释这种趋势? 任务2:元素的原子半径及相应的比例模型: 1.电子层数多的原子半径一定大吗 2.举例说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其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有什么规律 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有什么规律 试从原子半径和价电子数角度进行定性解释。 4.为什么过渡元素的原子半径在同一周期内变化幅度不大? 【知识拓展】 原子半径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其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例:r(Na)>r(Mg)>r(Al)>r(Si)>r(P)>r(S)>r(Cl)同主族元素,随着电子层数递增,其原子半径逐渐增大。例:r(Li)r(Cl),r(Fe)>r(Fe2+)>r(Fe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例:r(O2-)>r(F-)>r(Na+)>r(Mg2+)>r(Al3+)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例:r(Li+)r(Na+)>r(Mg2+) 目标二:认识元素的电离能变化规律并能从电子排布的角度进行解释。 任务1:阅读教材p22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电离能和第一电离能、第二电离能的区别?第一电离能有何意义? 2.前四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I1)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仔细观察第一电离能变化示意图,说一说元素第一电离能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什么样的 ②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如何变化?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为什么逐渐减小? ③为什么ⅡA族,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的元素? 3.下表的数据从上到下是钠、镁、铝逐级失去电子的电离能。 元素NaMgAl电离能 (kJ·mol—1) 4967385784 5621451181769127733274595431054011575133531363014830166101799518376201142170323293 为什么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这些数据跟钠、镁、铝的化合价有什么联系? 任务2:比较金属活泼性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为 第一电离能数值(kJ·mol-1) 镁738铝577 将相同的镁片和铝片分别加入等量等浓度的盐酸中,镁片上生成气泡的速率比铝片要快很多,这说明镁比铝在盐酸溶液中更活泼,但是两者的另外一个能够衡量金属性强弱的数值———电离能的数值大小却正好相反,产生这个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利用电离能判断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 如何判断同一元素各级电离能之间的大小关系 目标三:认识元素的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并能从电子排布的角度进行解释。 任务1:阅读教材p25-p26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电负性是以氟元素的电负性4.0作为标准计算出来的,请问电负性大约为2的元素应该在周期表的什么位置? 2.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如何变化?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又如何变化? 3.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电负性表示,若电负性越大,则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大,在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