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44415

【项目式学习】1《邓稼先》课件+教案+素材(含PDF版PPT)【松鼠课堂】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20次 大小:1996048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习,松鼠,PPT,PDF,素材,教案
    邓稼先 作者:杨振宁 核心素养 1.了解伟人及作品创作背景,积累相关常识; 2.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文章大意,学习本文独特的结 构形式; 3.学习叙议结合、对比衬托的手法,品味关键语段对 于表现人物品质,体现其精神的作用; 4.体味科学家、爱国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 献精神及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文章大意,学习本文独特 的结构形式; 2.品味关键语段,学习人物品质,感悟人物精神; 3.体味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感 悟爱国情怀。 情境创设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 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 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 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 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 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 丽之花。” 情境任务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同学们勇担 历史使命,爱华中学特举办一期关于“走 进科学家之邓稼先”宣传活动。七(1) 班同学负责制作活动展板。 第一课时 活动一:国士无双 伟人之英明 画外音 一穷二白的年代,为了新中国的和 平,邓稼先呕心沥血,带领团队造出新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在荒 漠戈壁上响起一声声“惊雷”,让世界 又一次认识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看视频 评人物 两弹是他的勋章,中国为他骄傲。 ———邓小平 评人物 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 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 他那样义无反顾 ———黄大年 评人物 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 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杨振宁 亮名片-请同学们展示设计的人物名片 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1948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 1950年,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此后隐姓埋名二十八载。 1964年,①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 1967年,②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 1971年,③ 杨振宁 回国,挚友相见。 1986年7月,因病逝世。去世前一个月,身份解密,其不凡成 就始为人知。 1999年,被追授④ 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 说作者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 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 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 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 理学奖。 创作背景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杨振宁和邓稼先是 中学同学、大学同学,留美期间二人曾住同一宿舍, 朝夕共处。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纪 念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为 缅怀好友,写了这篇带有回忆录性质的传记。 文学常识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学形式,既可为别人作传,也可以 写“自传”。 传记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事为主; 一类是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的手法记叙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 品格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可能会渗透作者的情感、想象或推断。 文学常识 传 ①真实性。真实是传记的生命。传记叙写的是历 记 史或现实中存在的人物,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 的 动范围等。 文 体 ②文学性。传记是写人的,传记作者在人物形象 特 点 中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并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这 使传记带有了文学性。 活动二:百年巨匠 伟人之印象 1、读一读,写一写 元勋( x ū n ) 奠基( d i à n ) 选聘( p ì n ) 谣言( y á o ) 背诵( s ò n g ) 昼夜( z h ò u ) 昆仑( l ú n ) 挚友( z h ì ) 可歌可泣( q ì ) 鲜为人知( x i ǎ n ) 至死不懈( x i è ) 鞠躬尽瘁( c u ì ) 当之无愧( k u ì ) 家喻户晓( y ù ) 锋芒毕露( l ù ) 妇孺皆知( r ú ) 2.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