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44691

9.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207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李清照《声声慢》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词意,通过恰当的朗读技巧,体现本词的感情基调; 抓住意象,比较李清照不同词作中的愁情并解读其内涵; 知人论世,梳理词人人生轨迹,探究李清照人生不同时期“愁”的成因; 感受本词的古典美,学习词人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抓住意象,比较李清照不同词作中的愁情并解读其内涵。 教学难点: 知人论世,梳理词人人生轨迹,探究李清照人生不同时期“愁”的成因。 一、课堂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学习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不过他们大多是男子。如果提到女性文学家,同学们的脑海中会出现谁的名字呢? 你反应最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才女谢道韫。这出自我们七年级所学的《咏雪》一文。看来谢道韫的自信与智慧令你印象深刻。 还有补充吗?老师听到大家对“李清照”的呼声也非常高。大家学习过李清照的哪些作品呢? “星河欲转千帆舞”出自《渔家傲》,充满着李清照大胆浪漫的想象,还有吗?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出自《如梦令》,写的是李清照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叫做《声声慢》,同样出自李清照笔下,这首词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自由朗读这首词,快速熟悉课文,找出最能体现读后感受的一个字。(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刚刚的问题同学们有答案了吗? 大家一致认为是———愁”字。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出“愁”字所在的句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老师注意到,除了“愁”,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不由自主强调了“怎”这个字。谁来说一说,你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字? 你来,你认为这是反问的语气,所以应该加强。 有道理。那如果老师把句子改成“非一个愁字了得”呢?大家觉得可以吗? 不行,为什么呢?因为改动之后,好像少了一些突出强调的意味。 你说,对,少了一种对话感。 这个“怎”字,仿佛是李清照隔着历史的长河,在向同学们发起对话的请求。想必此时的李清照,非常想有一位知己好友去理解她,倾听她的声音。那同学们愿意做这个知己吗?都愿意啊,好,那下面我们就去找一找,李清照的愁到底因何而生。 3、老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找出能体现李清照愁绪的意象,用圆圈标记出来。 (淡酒 急风 黄花 大雁 梧桐 细雨) 三、细读文本 其实这些意象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李清照的词中,我们来看大屏幕上的这两首《醉花阴》《一剪梅》。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1、这两首词和《声声慢》有哪些共同点呢? 表达的都是词人的愁情。还有吗? 一组代表发现这三首词中出现了重复的意象,比如酒,黄花,鸿雁,看来李清照对这些意象是真爱啊。 2、这些意象所表现的愁是同一种愁吗?老师再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种意象进行比较,说说你们的想法。 请一组代表。你们选取的比较对象是“酒”。你们认为淡酒虽淡,所体现的愁绪却比“东篱把酒黄昏后”更浓烈,更沉重。 你们的直觉是正确的。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呢? 老师提示一下,《醉花阴》写于重阳节,重阳节是亲人团聚的节日,此时的李清照与丈夫新婚燕尔却分隔两地。词人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所以这里的酒寄托的是对丈夫的思念。那么《声声慢》中的酒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